“勃列日涅夫的烂摊子”
2009年12月16日 18:41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上台的戈尔巴乔夫从很多新角度思索苏联的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和中国领导人颇为相似。两人也曾在事后就阿富汗问题进行过探讨。只不过中国领导人选择了更为稳健的改革开放,而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激进的做法。

由于美国的支援举动,战争进入了第三阶段。苏联决定进一步加固对阿富汗的控制,而各游击队组织也增强了对苏军的反攻,双方的战斗在1981年骤然变得激烈起来,而交战中心则渐渐地集中在南部坎大哈、西部的赫拉特和中部的喀布尔及其北部的地区。苏军人数也仍在增加,到1982年中期,已达到了10万人,另外还有3万军队作为预备队驻扎在苏阿边界苏方一侧。然而,苏军在这一年仍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惨败,这样的结果是苏联万万想不到的。

苏联的入侵从一开始便引来国际上一片谴责声。要求苏联撤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其实,早在1980年初的战争第一阶段时,勃列日涅夫便有了撤军的想法了。当时勃列日涅夫误以为苏联已经胜利在握,很想利用这一机会在国际上捞取一些其它利益,于是,他萌生了部分撤军的念头。当然,撤军之前要先与巴基斯坦、伊朗甚至美国等国家进行谈判,以在获得好处后再实施自己的想法。很明显,苏联对谈判是完全以一个胜利者自居的,勃列日涅夫不允许别人插手他扶植起来的卡尔迈勒政府,他还有个目标:要美国滚出印度洋和波斯湾。

1980年,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古巴愿意以不结盟运动代表的身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间斡旋,组织它们进行谈判。但巴基斯坦总统提出只有苏联撤军,会谈才能举行。这个结果多少让勃列日涅夫有些失望,但他部分撤军的想法并没有取消。

正当勃列日涅夫打着他的如意算盘时,阿富汗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变化。苏联参战的人数越来越多,却接二连三地遭受惨败,这样的结果令勃列日涅夫震惊,他已经开始衰老,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了,他把整个国家连同阿富汗这个烂摊子一起交给了他的接班人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在阿富汗发起新一轮更具强度的攻势,但很可惜,他没有在阿富汗战场上取得任何战绩。1984年2月9日,在执政不到一年半的时候,安德罗波夫也去世了。年老体弱的契尔年科紧接着走上了苏联最高权力位置。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