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让主席深感不自由
随着热烈场面一再出现,他的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警卫部门不得不作出规定:在大庭广众下,他必须戴上口罩和墨镜。
1953年2月中旬,南国的空气里还留着浓浓寒意,武汉蛇山上的黄鹤楼虽然正在恢复重建,但因为是春节期间,游人依然如织,熙熙攘攘。
王鹤滨(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开始的时候,毛主席看到一位老人在那里卖油炸豆腐,就攀谈了几句。当时呢,有两个小女孩,大概刚买过油炸豆腐,其中一个小孩抬头一看,确实是毛主席,她就高声喊啊,毛主席。
刹那间,人们像潮水般涌了上去,蛇山上顿时水泄不通。
郑敏廷(武汉东湖宾馆馆史研究室 副主任):花了两个半小时,毛主席从蛇山上下到长江边一条船上的时候,山上的人高喊毛主席万岁,喊得流泪。这个时候我们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一下就“瘫痪”了,大汗淋漓。毛主席那天特别高兴,他说“我呀是下不来的黄鹤楼啊”。
戴口罩感到深深不自由
随着这种热烈场面一再出现,他的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警卫部门不得不作出规定:在大庭广众下,他必须戴上口罩和墨镜。
毛泽东感到了深深的不自由。毕竟,口罩与墨镜并不属于他曾经的生活,他早已习惯于与老百姓无拘无束相处的日子了。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对此就深有感受。
张健儒(延安革命纪念馆 馆长):1946年,斯特朗在延安采访毛主席,两人谈得正投入的时候,突然斯特朗听到窑洞上面有响动,因为当时延安的形势比较复杂,她考虑上面是不是坏人,想暗害毛主席,所以她非常紧张。结果她一看主席呢,很从容,而且习以为常,她就问主席谁在你家的窑洞上面,主席说是我的邻居小孩吧,他们对我的这个外国客人啊比较感兴趣,他们在上面可能要看你吧。
半信半疑的斯特朗立即起身环顾四周,果然看见几个陕北农家孩子在窑洞的顶上自如地玩耍,那一刹那,她明白了这位主席与农民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也因此在自己的著作中留下了一个结论:
毛泽东主席不是隐匿自己的神秘人物,他不过是这些普通农民的友好领导而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