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割地,毕竟还是抵抗后败而失地,面对日军突袭东北南京政府却不敢抵抗而撤军弃地,这不仅引来全国民众的怒骂,还引来国民党内一些实权派在要求抗日的旗帜下发动“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以示强烈反对。
为了掩饰“九一八”时弃地的屈辱,国民党政府在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直至逃台后都声称那时军力“未准备好”,只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才有力量抵抗,近些一些网站上也发文重新鼓吹这种无耻的卖国谬论。
且不说缺乏准备根本不能成为将国土恭手让人的理由,就是看一下1931年至1937年间中日两国实力量的消长对比便可知道,“不抵抗”而失地的结果只是造成日本实力大增,中国的国力反而削弱。
尤其是日本轻易侵占富庶的中国东北后,其国内经济危机马上得到化解,工业产值在五年内增长了一倍。此间中国内地经济力量虽有增强,却也远抵不上不战而失最大的工业区东三省的损失,那些为“不抵抗”政策辩解的言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站不脚。
“公正评价”对国民党当局抗战表现,就不可表功讳过
近些年有人在网上和某些刊物上发文,要“公正评价国民党抗战史”,并片面引用国民党当局在大陆和当台湾后的观点和吹嘘史料作为根据。例如许多网站还根据台湾战史所列的名录,登载抗战时死亡的将级军官数目超过200人,想以此来表功。
客观看待历史的人们,当然承认国民党军有众多高级军官牺牲的事实,不过若认真考证,台湾战史的这一数字却包括了阵亡后追赠军衔者,还有当时在国共“磨擦”中死亡者,真正阵亡于对日作战的在任将官在110人左右(因个别人死因还难判定)。
不过,当年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抗战时投降日军充当伪军头目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至1943年时即达58人之多,在他们率领下成建制投敌的军队也达50万,成为日本占领区伪军的主要来源。追随副总裁汪精卫降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居然也有20人,以此构成了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基础。那些讲“公正”的人却这些铁的史实患有选择性失明,故意避而不谈,其“公正”“全面”又在哪里?
如果以抗战意志的坚定性来对照,更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没有一个投降日军的高级将领或中央委员。在作战中确存在单个被俘的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在日军威逼下投降当汉奸的事例,却找不到一个营、一个连成建制投敌当伪军的中共领导的部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