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谍报不发达,炮毙顺治成美丽传说
关于顺治皇帝是在厦门被郑成功的军队炮轰而死的说法,在2004年提出,这种说法的首倡者的依据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
《延平王起义实录》是泉州南安的郑成功后裔郑梦彪提供的,只是手抄本,而且年代久远,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仅能作为参考资料,但不能作为史料。
但在厦门,“顺治帝被炮毙于筼筜湖”这一说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一些地方人士也赞同这一说法。这是为什么呢?何丙仲也分析了其原因:当时谍报系统又不发达,郑成功与清政府来往不多,对清军内务、机构不熟悉。郑军大炮击中了清军那些讲究高规格排场的皇亲国戚、龙子龙孙以后,郑成功一方误认为击毙皇帝,就不值得奇怪了。“虽然郑成功本人‘当时恍惚,未敢信耳’(《延平王起义实录》),但这个传说却已流入厦门民间,流传至今。”何丙仲说。
少帝染病逝于北京,郑成功得机收复台湾
至于顺治真正死因,何丙仲最近在阅读明末清初一些有关西洋耶稣会教士的文献中,也发现一些有趣而且有价值的史料。
话还要从来自德意志的耶稣会士汤若望说起。1651年,顺治皇帝亲政。大学士范文程引见汤若望给顺治皇帝。汤若望不仅给皇太后治好了病,还给后来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治好了病。此后,顺治向汤若望请教天文、历法、宗教等学问,还向他请教治国之策,交往甚密。年轻的顺治和60岁的汤若望的关系有如孙辈之对待祖父。在汤若望眼中,顺治具有审慎、公正的品质和正确的判断能力,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暴躁的脾气,对迷信活动的爱好,以及极度沉湎女色的天性。他对转变顺治为天主教徒的愿望从未削减,虽然1658年后,因受到太监和僧人的影响,顺治与汤若望的关系有所弱化。
1660年,董鄂妃因病去世,顺治伤心至极。照汤若望的话说,顺治本来已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又在旷日持久的葬礼和道场上大受折腾,于是在董鄂妃死后四个半月,染上天花,三天后即1661年2月1日也死了。
当皇帝奄奄一息的时候,汤若望还去看望过他。顺治看了一眼他事先准备的以死亡与永恒为主题的劝导词,表示说在他痊愈之前不想进一步讨论这个题目,汤若望在日记中写道。
何丙仲据此推断顺治死于北京是不争之实,死因是感染天花。
不可否认的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有一段相关文字,是以往郑成功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其文为:“报伪朝顺治崩,太子即位,是为康熙。藩喜曰,伪朝大丧,且达素新败,虏必无暇南顾矣,我当速取公夷为根本地,然后再图北征。”文中所说藩,就是郑成功。已故的张宗洽先生认为,这段文字解释了郑成功对攻台时机的选择,具有相当高的史学价值。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民众公认的民族英雄。顺治去世后,年幼康熙继位。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强行占领达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为统一大业作出贡献。(陈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