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有正确部分,也有错误或肤浅部分
蒋介石迁台前后的反省,有正确部分,也有错误或肤浅的部分。
《反省十三条》最后一条,检讨在大陆期间未能“宣传”社会经济政策和民生主义,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但说得太轻飘了。其实,不是未能“宣传”,而是未能实行的问题。国民党执政期间,没有解决“民生”,特别是广大贫苦农民的生存、温饱和获得土地的要求,才是失败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还在1947年8月,蒋介石在研究英国、美国和苏联社会之后,曾写过一段《杂录》,中云:“我国为历史上最长于吸收之民族,具自新自强之美德。今日必须发扬此一美德。舍英、美之保守与强权政治,而采取其民主,矫正苏俄之专制,实现民生主义,以第三种力量树立于远东,尽我对世界之使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应该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可惜,他当时空有认识,而未能付诸实践。1949年9月13日,他在成都演讲称:“我们今天真正要造福于农民,就惟有彻底实现二五减租。这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反共的最后、有效的武器。”这时候,大半个中国已经转手,蒋介石提出“造福农民”,幻想以二五减租作为反共的“最后、最有效的武器”,这真有点像俗话所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了。不过,他的这一认识对他治台方略的形成还是有益的。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另一原因是长期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体制,既违背世界潮流,又丧失民心,尤其是知识分子之心。结果是使国民党的躯体日渐腐朽,百病丛生而无药可治。但是,蒋介石却因战后国民大会选举及召开中出现的种种“乱象”,错误地视“民主”、“宪政”为祸国之道,觉得民主反而不如专制、独裁好,这就对历史作出错误总结了。
1949年6月1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表示,他要用新精神,新制度、新行动来迎接新历史、新时代,新生命,新使命,奠定新基础,完成新任务。1950年元旦,他又以前人格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自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自勉。
但是,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人们在创造新一页历史的时候,不可能离开既往历史的影响,更离不开对既往历史的认识与科学总结。可以看到,蒋介石的上述正确或不正确的反省,都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一段时期台湾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些反省起了好作用,有些则仍如噩梦一样,仍纠缠着、牵累着历史的新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