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稀有金属的稀世暗战:限制生产仍难获定价权
相关标签: | [稀土] |
1982年赖兆添进入这个行业时,“全国的稀土产业秩序混乱”。没有人关注无证采矿、越界采矿、乱采滥挖、破坏环境这些乱象。稀土矿产品产量过剩,廉价竞销导致稀土出口卖出“土”价钱,国外则趁机大量囤积。贵为“稀土王国”的中国,在国际上却几乎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为了治理这些乱象,江西自2003年起对无证开采、乱采乱挖,破坏环境的采矿点进行了关闭和取缔,之后几年里,价格有一定上涨。
然而在利益的趋势下,稀土行业尤其是我国特有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无证开采、恶性竞争现象重又抬头,2007年下半年以来,稀土价格再次下跌。2008年3月份之后,南方离子型稀土原矿价格从每吨七八万元下降至6.3万元,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年初的每吨22万元下降到5月份的13.5万元。
为保护企业利益,争取价格主动权,江西省赣州市稀土行业协会提出稀土矿山自2008年6月1日起停产一个月,企业纷纷减产一半。这一提议得到内蒙古、江苏行业协会的响应。然而,一个月后,赖兆添感叹:“停产保价作用不明显,阻止稀土行业产品价格下滑不能单靠企业本身。”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稀土价格一路下挫,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到今年初,江西大部分稀土企业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