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空某高山雷达基地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雷达
雷达部队的官兵已经习惯了24小时“无缝监视”,正常空情下的枯燥无聊,出现异常空情后的紧张忙碌,但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此外,“雷达人还要有一颗母爱的胸怀”。
“雷达是种非常精密的仪器,有时他像个小孩,需要呵护”,位于新疆边境的某雷达站雷达情报录取助理工程师刘华介绍,维护雷达系统的顺畅运作是雷达兵最基本的工作。2007年4月,某型雷达开机时出现故障,刘华检查时发现是变频调速器出现了问题。但该器件是由外国进口的,制作精密,按规定不能拆开。但基地没有备用器材,新器材空运过来至少需要4天时间。
该雷达站距离边境200多公里,担负着对多个方向的空中预警和“西北三防”的警戒任务,战备繁重,4天的监控盲点是决不可接受的。刘华果断地拆开了损坏的元器件,换上一个新电阻之后,终于使雷达天线正常运作了。
近年来,一线雷达部队通过远程教育、雷达学院专家连线讲座等方式,已经突破了雷达官兵“军事素质的盲区”,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炊事班都能上阵操纵雷达。
雷达人讲究“三到一长期”
鲜为人知的是,人数众多的空军雷达部队却有着一位共同的母亲——空军雷达学院,该校坐落在长江重镇武汉。
“30多年来,我们培养的3万多名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100%服从分配,100%按时报到,扎根基层建功立业,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不容易”,空军雷达学院政委黄宏自豪地对《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该院长期推行“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育人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荒凉寂寞的孤岛,严寒缺氧的雪域高原,还是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都有雷院人的身影。
“‘三到一长期’的育人模式绝不是一句口号,她已经渗透进了学院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黄宏政委指出,这一切只是为祖国的万里蓝天设防。
业务过硬是雷达学员毕业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据黄宏政委介绍,该院毕业生中有2000人成为部队科技人才,73人荣立一、二等功,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带出了甘巴拉雷达站等12个被中央军委、空军党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基层标兵单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 · 美军上将披露:EA-18G成终结F-22的关键因素
- · 美报称F-22存在严重缺陷 保养需花30倍时间
- · 美媒称中国神秘“黑盒子”可摧毁反辐射导弹
- · 美国会正式同意向日本出口F-22 趁机开高昂报价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