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一受灾乡拿到了两千万拨款兴修水利(视频)
2010年03月26日 10:13云南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板贵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不适合人类生存。”板贵乡乡长卢凤江说。“但是靠着板贵人的精神改变了生存环境。”

卢凤江在一篇《石漠王国的蜕变》的文章中写到,板贵人“利用自己的双手在贫瘠的石山上搬石造地,植树保土,建池蓄水,掀起了大搞坡改梯的热潮。”“如果将板贵乡人民修筑的高约1.2米,宽约0.6米的石砌梯坎全部拉开,长度竟达2700公里。”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挺像当年的“学大寨”,但在这种地方,不要点狠劲儿怎么活得下去?更重要的是,板贵后来的花椒种植是有利于保持水土、维护生态的:花椒是多年生植物,不需要像种玉米红薯一样需要每年翻耕。

“1999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来到板贵乡视察工作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板贵精神'。同时,对'坡改梯-经济作物-科技-小水利'治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称之为'贵州模式',应总结推广。”

卢凤江还说,未来板贵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板贵乡所在的“花溪大峡谷”申请国际一级风景区马上就会批下来,将整合进整个黄果树风景区。到时候板贵发展服务业,把花椒和即将发展种植的的火龙果,还有本地的“六花猪”打造成三大地方品牌,到时候板贵人不仅脱贫,还能真正富裕起来。这当然不是空想,而是很有操作性的发展路径,最重要的是,这是非常健康的经济模式。

而针对目前的困境,卢凤江表现得也很从容。除了短期救济之外,他说,今年五月就会开工一项农村水利建设,板贵乡十几个村村村通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并多建水窖,发展滴灌工程,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

板贵乡乡长卢凤江

我忍不住说,这些天一直心情沉重,但今天到了板贵,欣慰多了。

你也许会问资金问题,卢凤江说这个项目需要花两千一百多万,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现在已经开始招标了。除了温总理来过板贵乡,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去年年底也来这里调研指导过工作。在板桥乡政府外面的公示栏上,贴着各级领导视察的照片,包括总理温家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杨汝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贵州省长林树森以及其他省级市级县级领导。

来板贵乡视察的各级领导包括总理温家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杨汝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贵州省长林树森以及其他省级市级县级领导。

其实当年板贵乡的发展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农民出工,政府出钱,九十年代各级财政转移支付有上千万。但乡一级财政并不宽裕,卢凤江提到,当初为了鼓励农户种植花椒,乡政府提出种活一株花椒奖励两毛钱(没错,就是两毛钱,我问了三遍),结果后来连这个钱都没法兑现,好在农户尝到了种植花椒的甜头,也就不“追究”了。

前天提到威宁县雨朵片区缺水的困境,我说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得靠老天爷,这话充满了无力感,现在我要收回这句话。试想“不适合人类生存”如板贵乡,都能想出很好的发展之道并付诸实施,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我又想起四天前去过的上寨、中寨,那里的人为了集资一万多元修一条水管,纷纷去卖猪卖粮食,甚至连老人的棺材都给卖了。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国家投入板贵乡两千多万这个数字太多,这是应该的,我只是觉得其他地方也应该得到这样的支持。只要重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3月20日在云南考察旱情和抗旱工作的讲话中所说的:“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

如果这场旱灾,能让中国许许多多的农村,得到类似板贵乡这样的财政支持,那样在未来我们才能说:我们在2010年赢得抗击旱灾的完全胜利。

别说不可能,这是应该的。

凤凰网“穿越特旱区”云南行动组彭远文3月25日发自贵州关岭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