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公私利益纠缠 房屋加固遇四难2009年05月12日 13:41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难 施工半途忽叫停业主意见 朝令夕改 尤立群说,业主的想法往往白天和晚上都不一样。 宏泰公寓的7个业主代表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劝说加固花了几个月,就在开工的十几天,有业主要求停工。 设计图纸已经通过了,但是业主认为需要再增加两个柱头,这两个柱头不能安在他的家里。要安在隔壁的业主家。 业主代表李晓华说这个要求无理到不敢相信。 施工首先不能脱离图纸,其次为什么要在别人家安东西。两方僵持起来。施工队不得不停工,要求停工的业主跑到建设局去讨说法。他说业主代表有问题,施工图纸也有问题。 他去了的第二天,几个业主代表也跑到了建设局。他们带来了业主的签名,向建设局表明他们才代表大多数业主的利益。 建设局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做业主的工作。李晓华说,从劝加固到选公司,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讲道理。 尤立群说,开工之后停工的在绵竹并不少见,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觉得加固之后,墙体变厚,影响了房屋面积。 有的是墙体必须被凿洞,家里的装修被破坏,觉得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害。 有一次,几个业主到监督站来,说别的施工方,钢筋用得多,自己选的施工队钢筋用得少,要求停工。尤立群很无奈。他说并不是所有的加固都需要一样的钢筋。 在剑南镇主管房屋重建的副镇长周太春的办公室,一个业主代表像讲笑话一样在讲自己的故事。 他说楼里住的都是知识分子。有几个颇有身份的业主施工后开始阻挡加固,他们要求加固必须绕开他们的房子。 赖达鸿认为这样的争吵有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他觉得很多事情需要法律的介入。阻止施工可以被告上法庭,而不仅仅是说服和教育。 政府也在试图用包干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 绵竹建设局局长王锐说,绵竹准备推行包干的方式,所有的事业机关要做到包小区、包楼道,来协助解决矛盾。 纪检部门也出了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如果一个楼里的反对者是党员或者干部的话,一般都会被叫去谈话。 “谈话之后,一般都会同意加固。” 难 宁要加固不要重建业主资金太有限 当重建和加固之间出现模糊的界线时,更多的矛盾就会产生。 有的房屋介于可拆和加固之间。而最终重建还是加固,需要业主来决定。 绵竹在第一次鉴定后,有108栋房屋需要重建,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有部分楼房的业主申请了二次鉴定。二次鉴定后,有十几栋楼可以加固。 剩下的是必须要拆除的。但是也有业主不同意拆除的。因为重建所需费用远远大于加固。 庞会兰的房屋是原针织厂的宿舍,1989年的老房子。她不想拆,想要加固。 她算了一笔账。重建一栋楼成本是1100元/平米。而加固最多也只要100多元/平米。 但是和她住一栋楼的一些业主,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宿舍是在市中心。如果拆了重建,要比在市中心买一套房子省很多钱。绵竹市中心的房价是2500元/平米左右。加固,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庞会兰无奈地笑。她说她会算这笔账。但是她没有钱。丈夫没有收入,她也早已经下岗买断工龄,还在熬着,等到退休的年龄才会有1000元的收入。 她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的廉租房和安置房。她希望房子即使重建,她也是拿到出让土地的钱,到郊区住安置房。“太穷了,住不起市中心。” 按照规定,房屋需要重建的国家补助2.5万,可以原址重建的由居民决定是否重建。如果重建,居民自己找开发商。如果不愿意重建,政府提供安置房和廉租房。原址的土地进入市场流通。 绵竹规划局局长许彬说为了避免更多的社会矛盾,尽量做到可以原址重建。一般如果消防通道达标,都会让业主原址重建。 有的业主表现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房屋需要重建的叶良云认为土地出售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业主不会得到恰当的补偿。“谁来保证我们的利益。”而单独面对开发商,庞会兰认为,“我们什么都不懂。”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查看心情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