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化被认为是这一背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去库存”进程加剧了工业生产下滑。企业为了出清存货被迫放缓生产,由此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专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进口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需要消化库存产品。鲁政委认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为有投资的支撑,工业表现出了不同于进出口的表现。除了去库存化,初级产品的进口还需要考虑预期价格的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业生产使用的初级产品中,进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业增加值和进口不是完全对等关系。但进口如果持续疲软则意味着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势头放缓。
出口惨淡长期将影响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7%。而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15%。
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也是由正转负,沿海外贸型企业的纷纷倒闭停工导致该行业失业率增加,记者从一些返乡农民工处了解到,收入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李健对此认为,出口长期低迷,就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但短期来看,出口对消费能力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鲁政委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广东的外贸型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削减员工工资,但如果订单持续下滑,减薪和大面积裁员都是有可能的。
矛盾之三
官方PMI早于机构PMI回升
市场普遍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包括里昂证券发布的PMI指数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指数。
今年3月份以前,这两家指数均位于50的牛熊线之下,且变化方向趋同。但3月份,二者对这一指数的判断发生“质的不同”。官方PMI大幅跨越到52.4,而里昂证券的判断仅维持44.8。进入4月后,双方再次趋同,差距显著缩小。里昂证券将数值上调至50.1,超出牛熊线。官方数据则继续上涨,达到53.5。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二者采集样本不同造成差异。官方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而里昂样本则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那么,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份最新数据,是否真的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好转?
里昂的调查结果与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观察不谋而合。龚方雄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近日正在深入企业进行“草根”调查,其中既包括出口型企业,也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调查范围也涵盖不同规模的公司。
“面向内需的企业普遍表示,4月份比3月份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龚方雄说,“中小企业也是这种表态。从我们的调查可以感到市场变化与PMI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鲁政委则对里昂证券PMI在一个月内的熊转牛表示质疑。“调查对象群体的转移情况值得关注。也许3月份时调查的一些企业,在4月份已经破产了。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剩下的企业调查起来,自然平均数值会好转。”但他同时强调,“要想真正解答质疑,只能由相关机构公布他们的调查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的细则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隐忧。4月同3月相比,原材料库存指数作为整体PMI指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出现下滑。3月数据显示这项指标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采购倾向。但该指标下滑,说明企业对未来产能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鲁政委分析。
刘元春认为,与工业增加值类似,官方PMI更多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够承揽政府大型项目企业的运转情况。“未来1~2个月,如果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拉动私人投资大幅跟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足够基础,值得担忧。”
作者:
刘琳 江旋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