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回忆: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的“捡漏”生涯
2009年12月16日 11:57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共有评论0

“捡漏”的一把好手

在文博界,史树青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鉴定逸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史树青有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好文物,就想方设法、不惜耗时费舌,为国家征集。数十年来,他给历史博物馆征集了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

14岁那年,史树青考上北师大附中后,开始了“捡漏”生涯。15岁时,他花两毛钱“捡”到了这辈子最大的一个“漏”——爱国人士邱逢甲画作真迹。这幅画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仍然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仓库里。之后70年,他“捡漏”的爱好就一直没有断过。

1951年,史树青在北京西郊参加“五一”劳动节游行。游行队伍在西直门集合后,再去天安门。那时,西直门外大街有好多卖早点的饮食摊,一位卖凉粉的老太太拿一个青花大盘子盛凉粉。史树青一看盘子,就判断是明朝初年官窑,遂跟老太太磨了好一会儿嘴皮子,才以5块钱拿到手。到了集合的时候,史树青就抱着盘子站队,又抱着盘子游行,走到哪儿都变成街上一景。走到西直门内的中国科学院宿舍,正好看见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站在宿舍门前看游行,史树青就把盘子暂放在裴家,结束游行后径直捐献给了故宫。

1951年,小学同学崔月荣通过史树青出售一些书画。史树青在其中看到了一幅成吉思汗画像,感觉“不得了,非同一般”,很可能是元朝画作。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幅画像是已知现存最早的成吉思汗画像。

1998年的一天,一个河北人拿着一块腰牌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想鉴定后卖掉。可是征集处的工作人员认为腰牌是假的。这人正要离开,恰好史树青进门。史树青仔细打量腰牌,认定这是成吉思汗时代的圣旨金牌。这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件成吉思汗文物实品。

1959年,社会掀起一股海瑞热。刚刚落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在布展,征集体现海瑞精神的展品,参加文物征集工作的史树青率先捐出了家藏多年的海瑞墨迹条幅,当时馆领导曾高兴地表示,要奖给史树青500元,但被史树青拒绝了。

1970年5月,史树青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向阳湖插秧时,竟然摸到一把几千年前的农具石锛。他立即洗净保存起来,随后捐给湖北省博物馆。

史树青的收藏以书画、碑帖、善本古籍为主,兼及陶瓷、玉器、佛像、青铜器、砚台等。与别的收藏家不同,史树青是藏而不私,一旦国家需要,他常常把藏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

荣宏君

(摘自2009年11月27日《青年参考》)

链接 史树青,1922年8月16日生于河北乐亭,2007年11月7日在京逝世,享年86岁。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历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收藏家》杂志主编、《文物》杂志编委、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1986年   史树青   捡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