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婚即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南方日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这屋里整面墙都是线装书,您经常读吗?
周南(以下简称周):读的。如今有时间了,可以从容地读书。现在这些书不容易找,幸亏还有企业愿意印。
记:您从风云变幻的外交战线退下来,过着闲云野鹤的清静日子。听说,您刚刚从海南岛休假回来?
周:那里很不错。我每天在海里游一个小时,非常惬意。不过,我20年前可以在海里连续游上两个小时,现在只能游一小时。人老了,腿脚不得力了。
记:您已经是82岁,有这样的体力已经非常强了,许多年轻人也比不上。
周:可小平同志南巡时已经是88岁,比我精神呀。
(周南家中客厅的墙上,有一幅他陪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的照片。照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开怀大笑,包括荷兰首相、周南和现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原来这就是那张得过新闻奖的著名照片。当时,小平同志介绍说自己已经84岁了,但翻译却译成了“48岁”,于是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记:您从年轻时进入外交部跟随周总理、陈毅外长出访亚非国家,到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第一个代表团成员,到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再到就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这样的外交生涯实在丰富多彩。你的诗词中,有“高丽烽火起,投笔事戎行。结缡甫一日,慷慨赴疆场”。这样说,你刚结婚就作为志愿军上战场了。
周:抗美援朝一开始,我们就报名参加。我被分配到九兵团,担任美军俘虏的管理工作。记得在鸭绿江边等待过江时,见到美军飞机越过中国国境,前来扫射。我们后来是踏着冰封的江面进入朝鲜的。
记:那时,最严酷的是敌我实力悬殊吗?
周:我们所面对是美国最精锐的部队,像海军陆战第一师等。但更可怕的是零下30℃的气候。志愿军战士装备简陋,许多人不是中弹,而是手腿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而美军已经是装备了鸭绒睡袋。
记:美军俘虏好管吗?
周:这些少爷兵的国家观念淡薄,审问起来很顺利。我们还鼓励他们写家信,办墙报。我们总是将最好的食物给他们吃,比美军后来对待伊拉克战俘人道多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朱正红 林亚茗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