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开展外交活动在前,办公大楼选址在后。新中国成立前夕,涉外工作的临时办公地点分别在东交民巷玉河桥的原日本使馆和北京松树胡同。后经周恩来批准,新办公楼最终选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北洋政府外交部的旧址。这是一幢灰色西式建筑,石基砖墙,气势不凡,但却饱尝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凄风苦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重获新生。
10月5日,外交部首批人员进驻外交部街的大楼办公。限于条件,这里除了办公、会客外,有时还要举行招待会。由于没有能容纳几百人的房间,招待会的宾主常常要分散在几处。周恩来不得不到一个个房间向客人祝酒。一次招待会进行中突然断电,周恩来就举着蜡烛走到各个房间向来宾祝酒,与他们攀谈。房子是老的,家具是旧的,但同志们毫无怨言,大家都怀着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和肩负使命的责任感,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
三是首位驻外使节带着特殊外交“护照”赴任。新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大使是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十天即赴苏联上任,来不及制作护照,只好为他开具一封证明信,请苏联政府关照。王稼祥所携带的国书是新中国发出的第一份国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和外交部长周恩来副署,并在他们的签名下加盖了个人印章。
简朴仪式 光辉起点
1949年11月8日,当外交部有了工作人员、办公地点、组织条例并正式开展对外活动后,成立大会才正式举行。此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同苏联等9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重要工作。
当晚8时,紧张忙碌了一天的周恩来在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办公厅主任王炳南的陪同下走进会场。他看见礼堂里坐了很多人,高兴地说:“炳南,你找了这么多人!好,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外交部成立。”当时会场有近170人,大家围坐在桌子四周,周恩来和部领导坐在前面。周恩来打开花名册逐一点名,遇到不熟的询问一下,点到熟人,还开一两句玩笑。会场时常发出笑声,气氛融洽、轻松而热烈。
大会由王炳南主持。简单的开场白后,周恩来开始讲话。他首先阐述了国际形势和新中国的外交任务,之后他强调: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周恩来叮嘱在座的同志: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我们今天这100多人,在开辟战场之初,应当在工作中磨炼培养,要求每一个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不要骄傲,不要急躁,不要气馁。同时还要有纪律。一切都要事先请示、商讨,批准后再做,做完后要报告,这一点很重要。周恩来要求每一个外交人员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遵守严明的组织纪律,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直到今天,每个外交干部依然自觉恪守这些要求。
最后,周恩来向大家提出一个建议:我们的同志大部分才工作不久,外交的知识及一般的社会知识都不够,因此要紧的是学习,每星期至少要有几个小时学习。我们在工作中固然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中也要学习。我提议,在我们的外交机构中,要建立起新的学习制度来。大家热烈鼓掌,对周恩来外长的倡议表示拥护。
6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170人的外交队伍如今已发展到5000多人,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已达到171个。这是外交战线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的结果。在纪念新中国外交60年之际,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记忆并不尘封,那些往事将激励并指引我们为中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奋勇前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郑策士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