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营晨星农场:22名知青被滔滔洪水吞噬(组图)
2009年10月27日 10:18南海网-海南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强台风中知青受困孤岛

正当姑娘们建好宿舍和养猪场准备大干一番时,海南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台风。

1970年10月16日,13号台风正面袭击海南。黄珊建还记得,那天畜牧连的姐妹们一整天都在忙着做防风工作,顶风冒雨抬来长长的圆木头,压在房顶上,以防台风把房顶的茅草掀翻。晚上后勤处姜处长前来查看抗风工作,并指示晚上要安排人员值班,要注意安全,小心房屋倒塌。上上下下的注意力都在防风上,根本没意识到水患。检查完工作,姜处长在畜牧连卫生员陪同下返回了团部。

晚上,完成防风工作后,大家都很累,除两名值班的姑娘外,其余的人都疲劳地入睡了。到了17日凌晨3点左右,黄珊建被一阵阵嘈杂声惊醒,她发现,茅屋的墙泥正一块块往下掉,风从洞口呼呼地灌进来,睡在洞口附近的人在嚷嚷着应如何处理。报告连长、指导员吧,于是有姑娘走出来欲前去向住在第一栋茅屋的领导报告,这时才发现平时不起眼的小河沟,现在已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河,眼看河水就要漫上来了。当连长、指导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马上转移。

“可能是习惯使然,我们想都没想就自然地向着团部方向走去。”何启珍回忆起那伤痛的一幕,心有余悸。

从茅屋到团部要经过小河,附近有一段洼地,平常洼地没有一点儿水,但此时河水上涨,洼地已灌满了河水,而且沿着洼地急速地向北流去。

能过去吗?当时高个的张惠自告奋勇当先锋探路,接着张思慧、黄珊健也争着要当探险队员。她们组成先锋队摸索着首先蹚水过了洼地,其他人手牵手紧跟着也过去了。大家来到了一片地势稍高还未被水淹的土包上,但再往前已是一片汪洋。

往南走更不可能,往西上山行吗?但往西又要过洼地,此时洼地的水更深,水流更急。连长从洼地处试探着下水,结果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大家惊叫着连长的名字,连长奋力拼搏,好不容易从东面的另一块洼地中爬了上来,返回去上屋顶吧,刚才好不容易才过的洼地,现在已是波涛汹涌不可逾越的汪洋。28人就这样被四周的洪水围困在孤岛之上。

天黑风狂国际歌成最后绝唱

这时候,天黑、风狂、雨大,几十个知青晕乎乎已不知天南地北。开始时,连长和连指导员大声喊叫着指挥自救。但四周都是大水,人已经走不出去了。知青们还手拉着手,由黄珊建带头,大家高唱《国际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歌,互相鼓励着坚持到胜利。

后来水越来越大,漫过了人的胸膛,大家被冲散了。但是,危急关头知青不是想着自己逃生,而是想到这个集体如何走出困境。会水的在那儿拼搏,大声呼喊着“快拉着我。”不会水的只有任由洪水冲击着浮上浮下,整个现场险象环生。这时候,任何说教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无情的洪水一个接一个地把人冲走了。连长、指导员已喊哑了嗓子,也不顶用,最后由于精疲力尽,也被洪水卷走了。

危急中抓住的救命稻草

何启珍说,被水冲倒后,是一根铁丝救了她的命。她还记得,被水流冲倒在水中后,她在水中拼命挣扎,才把头浮出了水面,但洪水一下子又将她冲得老远。

畜牧连第一栋茅屋在眼前一晃而过。“要尽量靠近房子!”为了自救,她清醒地命令自己。但水流太快,第二栋、第三栋茅屋紧接着在眼前飞驰而过。突然,她的手触到一根细细的东西。原来这是第三栋茅屋后边晒衣场上的一根铁丝。铁丝的两端绑在两根木桩上,北端的木桩已被冲走了,铁丝在洪水中飘来飘去。

何启珍抓住这根救命铁丝,奋力地游到另一端靠近茅屋的木桩上,死死地抱住它。但木桩已开始倾斜,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只有茅屋附近的水流比较缓,于是何启珍又拼命向茅屋游去。几番努力之后何启珍终于游近了茅屋,从泥墙与茅屋顶之间约30厘米的空隙钻进屋里,爬上了木架,暂时安全了。直到17日午后,她才从茅屋里被前来营救的男知青救出。

黄珊建说:“我是被宣传栏救了一命。”

黄珊建被卷入水后,隐约看到六七米远的宣传栏,奋力游过去,一把抓住宣传栏的栏杆。爬在宣传栏上,看到姐妹们一个个身影飞快地漂过,她赶紧把腿伸出去,拼命喊:“抓住我!抓住我!”可是水流过快,风雨又大,没有一个人能抓住她。在宣传栏上的她是洪水退去后第一个获救的。

当天,28人的畜牧连仅有何启珍、张思慧、杨铭田、黄珊建、陈淑娥、陈惠兰等六名女知青幸存,其余22人全部遇难。

<< 上一页12下一页 >>
1970年   语录歌   畜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许春媚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