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日本在占领了武汉以后,暂时停止了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中国的沿海地区,同年底,侵占了广东和海南岛。当时抗战的总体形势是日本强大,但是人少国小,中国反之。这样,日本希望快速交战结束战争,而中国正好相反。所以停止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中国是日本人最狠毒的一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摧毁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还可以堵死国际上援助中国海上通道。孤立无援的中国就只能一步灭亡。一边是日本报信中国的咽喉,妄图置之与死地,一边是生死存亡之际的四万万中国人,试图挣扎着脱离绝境。战争就是这样,围绕着封锁和反封锁进行着。
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将修筑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的腊戌,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就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缅甸仰光港上岸,然后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中国西南的大后方。
盘旋在山谷之间滇缅公路,今天看起来宁静得有些寂寞。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现在的司机都不会放着高速公路不走,而选择这条巅簸危险的道路。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六十多年前,在缺乏任何现代化机械的条件下,这条路完全是用人手修筑的。从1937年12月开始的九个月时间里,二十万云南人民,用血肉筑成了这条滇缅公路。美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说,这是继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滇缅公路开通后,来不及举行任何通车仪式,就马上投入到使用中。当时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崎岖的山路上,跑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卡车。由于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先后被切断,滇缅公路从1938年8月通车起,就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以后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五十万吨军需物资,一万五千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成为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
主持人:既然滇缅公路是中国的生命线,那日军自然就要截了咱的生命线,没日没夜密集轰炸滇缅公路。到了1942年1月,援华物资的运输总量急剧减少。就在同一年1月中旬,长沙会战,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驻在兵麓山阵地用炮火压制敌人,这炮仗打得正火爆的时候,炮弹打光了。第九战区长官部急电重庆,要求运弹药。可是军令部的回答是,炮弹尚在仰光,待运。这让我想起我在阅读抗战史料的时候,一次次是无限感慨,我看到在抗战当中,一次次中国军队集体壮烈殉国,一次次的原因,都是弹尽粮绝。那仗打到肉搏的时候,那中国士兵举着空膛的枪,甚至抡着大刀,迎着敌人的机枪口就往上冲。后来在城墙上,甚至抱起石头来生砸。当时,听说宋子文有个估计,说如果滇缅公路被切断,当时的中国国内,战略物资的总储备,最多只能撑3个月。
就在这个时候,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1941年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
抗战史专家戈叔亚:你(日本人)把滇缅路占领了,美国的物资不来了,那么我们今后的抗战怎么办?就没有任何东西了!有些书上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些游击队可能有时候做一点点这样的(事情)可以,其实到最后形势完全是相反的。因为敌人占领了这个地方,他占领了工厂,强迫里面的人为他生产东西。你被打败了,那么你的枪炮人家可以拿来,你不把敌人打败,你想抢他的枪炮,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万一缅甸不守,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蒋介石回答说,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中国政府决定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在大英帝国主义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它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对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而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大后方的安危。然而英国人虽然自顾不暇,却不愿中国插手缅甸事务。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很恼火。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拉着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不要忘了,人是战争是宝贵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放下殖民者的架子,同中国人共同抗战,为了协调英中军队的关系,美国派出一位将军到中国任参谋长,用美国的武器和物资武装中国人,由亚洲人解决亚洲人的问题。美国和英国就可以全力去对付欧洲战场了。不久,著名的“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成为“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最高总司令。
1942年2月的一天,在美国迈阿密空军基地,一个身高五英尺九英寸的瘦削的美国将军登上一架飞机。这位原西点军校的教官,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学过中文,曾在北京任美国使馆的武官。现在,他又要到遥远的中国,担任战区参谋长,他的名字叫约瑟夫·史迪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