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在“文革”中,代表正确思想的力量并未停止发展。1967年发生的“二月逆流”,就是一群老帅试图抵制“文革”。“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大力纠“左”,试图扭转困局,1972年他曾指出:“否定一切,不一分为二,这是极左思潮,不是毛泽东思想。”1975年初邓小平复出,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整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全面好转。无奈这三次抗争都遭到破坏。就毛泽东来说,他的思想中也一直存在两个方面的“冲突”:正确思想占主导地位时就支持恢复建设,错误思想占主导地位时就支持极左思潮。
“不折腾”:60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1976年以华国锋、叶剑英等为首的中央领导人一举粉碎“四人帮”,中国历史上全新的一页打开了。(应该指出的是,1976年至1978年的华国锋时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作了重要的准备,提供了政治前提)
波澜起伏、反反复复、大搞政治运动的一段历史结束了,平稳发展、不断前进的历史开始了。但这并不等于说1978年以来没有“起伏”,没有曲折——历史从来不是一条直线。
近31年来,思想较量、局部起伏依然存在,但无论如何争论,总的政治路线没有像之前那样受到干扰。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受压多年,放开之后一下子反弹,顿时显得“没有边际”。可“游戏规则”总还是要的,于是1979年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此作为底线。但对“四项基本原则”如何运用,在某段时期、某些部门,又出现了“过头”情况,甚至有质疑改革的声音。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它对统一全党、全国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84年6月,邓小平再次阐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和创立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有变,这也导致了一些“起伏”。经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作出重大调整。至此,改革的起步阶段完成了,接下来将是标志性的飞速发展。2000年之后,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决定了党的建设成为改革的新焦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变化。
如此梳理历史线路,可以明显地看出,1978年之后的发展是平稳的递进关系;而1978年之前的几十年,是反反复复的关系,在经济建设和政治运动之间不停地折腾。所以,邓小平说:以后只要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的路线,就这么平平稳稳地走下去,不要搞什么新花样,到了建国100周年,我们就能够实现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目标。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胡锦涛总书记郑重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可见,邓小平、胡锦涛等领导人都注意到了“不折腾”的重要性。“不折腾”不只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而且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中共建党90年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回望历史,领导人能有这样的认识是不容易的。
其实,如今的老百姓也早与时代一起前进了,他们的觉悟早就提高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非常清楚,自能正确地看待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我们的隐瞒或说出历史真相,造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说到底,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喜要报,忧也要报;功要写,过也要写。充分肯定成就,直面曾经的挫折、失误,才能深刻认识历史教训,走好以后的路。
(本文由本刊记者郭芙秀采访、整理)
刊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10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石仲泉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