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最大水下古采石场 范围达数十万平米
2009年11月11日 10:11现代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意义与前景

可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曾参与过南海一号打捞的广东省考古所水下考古专家张松表示,西樵山水下采石场的发现意义极其重大:“申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毫无问题,它甚至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水下工场。广东的三个采石场遗址分别在西樵山、莲花山和东莞的石排,与另两个遗址不同,西樵山采石场遗址位于洞穴内部深深的水底,这使得它完全免遭风化和损毁,这在世界上都极其罕见。张松告诉记者,考古队员虽然下水考察多次,但每次都只是拍摄记录,绝不去动任何遗迹。“它们身上凝固着大量的历史细节。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的青花瓷碗的数量推断出工人数量和开采规模。当年考古学者可以通过泰坦尼克沉船复原海难的全部过程,我们也可以试着复原当时采石场的原貌——这或许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视觉冲击超越“南海一号”

张松表示,西樵山水下采石场给他的视觉冲击力远远超过“南海一号”:“受水中能见度的局限,‘南海一号’无法让人看得真切;石燕岩中的水能见度却非常高,让身临其境的人感觉极为震撼。”

董国亮告诉记者,在深达四五十米的水下采石场里,整个世界漆黑一片。他们每次下水都要携带两个50HID的超白光灯——普通的水下照明设备不行,因为独特的吸光现象,黝黑的水域会将光全部吸收。强光照射下,从漆黑中脱颖而出的水世界是如此令人迷恋:湛蓝湛蓝的水近乎透明,能见度高达几十米,台阶、石板、灯架、青花瓷碗……一切看得真切却又带着迷幻色彩。间或会有水底的沉积物在头顶散开:“在灯光的照射下,好像有无数个小星星在水中闪烁。”张松说。

专家建议建水下博物馆

遗憾的是,欣赏这番美丽的景色,到目前为止还仅属于勇敢者的游戏。洞穴潜水是所有潜水项目中最为危险的。“水洞里的路线陡峭复杂,很容易迷失方向。”董国亮和他的队友每次都要先派一人作为“先遣部队”去设计线路,用一根白线将线路圈起来,下水的队员都要依据这个线路走,以防迷失。另外,石燕岩水洞中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4℃~17℃,深水区的水温更只有12℃左右,长期作业会让人因为寒冷而产生幻觉。

更加“要命”的是,石燕岩水下采石场是个封闭的水域,所以考古队员如果在水下发生意外,甚至无法浮到水面来换气,这使得因为供氧不足而发生不测的概率也增大了许多。尽管封闭水洞的潜水要求很高,张松却认为:“只要经过正规的培训,一般人都可以掌握这个技巧,最难的还是克服心理障碍。”

有考古专家表示,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这奇异的水下采石场,最好建立一个“水下博物馆”。“建一个水下通道,或者用一个小潜艇把游人送到水下去观赏……”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