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墓发掘者:包公生死之谜 墓葬曾遭金兵盗掘
2007年12月17日 09:37中安在线 】 【打印
相关标签: [宋朝]

包公属于正常病亡

吴老告诉记者,根据墓志铭上记载:“嘉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由此看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

为弄清这一千古谜团,1992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单位联合,利用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研究。吴老说,当时保存在省博物馆的包公遗骨已属于珍贵文物,因为文物不准被破坏,他们只得把一块自然脱落的、尺寸只有2×3毫米的骨屑作为此次检测对象。经专家严格检测,发现包拯遗骨中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但砷的含量却比现代人的含量低。

吴老说,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有“剧毒”,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遗骨中汞含量为什么比现代人高,吴老说,过去古人为保存尸体(防腐),有在棺木中放朱砂的习惯。当时包公死亡是在5、6月间,天气炎热,而且从河南开封回到安徽合肥路程远、时间长,为了防止尸体腐烂,棺木中可能放了大量的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造成其骨骼里的汞含量增高,所以,最后的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当时这一结果发表在《科学通报》第23期上。吴老说:“这一结论是经过科学检测的,可以说明包公的真正死因是正常病亡。”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