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明朝] |
明仁宗朱高炽任监国时,御史舒仲成曾得罪过他,他即位后便想将其治罪。杨士奇认为这样做,将使言官不敢说话,朱高炽于是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大理卿虞谦、大理少卿弋谦也因上疏言事得罪朱高炽,由于杨士奇的调解才没有获罪。言路因此得以畅通,下情得以上达。朱高炽即位后,许多文武大臣歌舞升平,杨士奇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居安思危,看到“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的社会现实。朱高炽甚为感激,特地创制了“杨贞一印”赏赐给他。
他为减轻百姓负担敢于直言,不怕忤逆帝意而招致报复。明仁宗朱高炽下诏向各地“征枣八十万斤”,圣旨已下,但杨士奇据理力争还要皇帝更改,明仁宗同意减少一半。明仁宗的儿子明宣宗是个听得进忠告的英主,很喜欢杨士奇不怕忤逆、敢于直言的性格,曾微服夜行,到杨士奇住宅听他治理国家的意见,和他商议救灾之策,于是就下圣旨,减免租税,减少官田数额,审理滞留的冤案,淘汰皇家工程的徭役,全国百姓一片欢腾。宣德朝是明朝最好的时期,史书称为“仁宣之治”,政治清明而宽容,没有清“康乾盛世”的文字狱与人人自危的恐怖,这与杨士奇的同心辅佐有密切关系。
举贤50余人
杨士奇还特别注意人才的选拔和政治的清明。
他向朱瞻基积极建议,纠察贪官污吏,举荐具备文才武略的人才,即使属于刑家子孙也不例外,并且规定凡三品以上及二司官都要积极为朝廷推荐人才,以便巩固朝廷的根基。前后经杨士奇举荐当官的有50余人,个个政绩显著,官声极佳,确有识人之明。
泰和县博物馆肖馆长认为,这般慧眼识人在历史上也不多见,杨士奇举荐人才比较有名的几个例子就包括:周忱,经他推荐任江南巡抚,总督江南税粮,后连任三届江苏巡抚,是明代著名的理财名臣;陈遁(1385-1462)也是江西泰和人,天资聪明,17岁时在县学就读被赏识,杨士奇认定他以后大有作为,1415年,陈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了状元,在翰林院任编修得到杨士奇的指点,练就旁征博引的好本领。明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陈遁果然成为内阁首辅。在“土木堡之变”后,陈遁担当重任,出谋划策,调和将相,支持于谦抗战,使国家转危为安。
相关新闻
作者:
刘国伟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