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林彪] |
林育英说:“育蓉才十三岁,一个小伢,懂得什么?要怪只能怪他读书的那所学校。这件事倒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救救孩子!现在的学校名曰新式,其实腐朽,误人子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学校,培养新式的人才。大哥,我看应该恢复‘浚新’学校了吧。”
“浚新”学校是1919年林育南为宣传新思想而发起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它与陈潭秋、陈荫林兄弟二人创办的“聚星”学校和“青黎”学校一起,鼎足而三,成为黄冈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策源地。1920年,“浚新”学校因经费不足而被迫停办。
1921年春,恽代英、林育英等人筹资恢复了“浚新”学校。“浚新”学校的宗旨即是“自觉觉人”。“浚新”学校一开学,林育英就把林彪第一个送进了教室。
“浚新”学校坐落在白羊山南麓八斗兴隆寺内。门前清池碧水,寺后茂林修竹。每逢金秋时节,漫山遍野丹桂飘香,沁人肺腑。在这所新式学校里,师生平等,纪律严明,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既学习又劳动,开湖北教育界一代新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不仅一些家长都想把子弟送来这里念书,连兴隆寺里的年轻和尚也积极要求入校读书,最后兴隆寺主持弘忍法师索性将庙产捐出,送给“浚新”学校作经费。
林彪在这所学校里,初步接受了革命理论的教育。他虽然缺乏表演才能,不能像弟弟林育黎那样参加新剧社,四乡演出,大出风头,但也能和大家一起高唱《放脚歌》和《劳动歌》。稚嫩的歌声在兴隆寺外传扬:
青的山,
绿的田,
蓝蓝的江河;
鲜的食,
美的衣,
玲珑的楼阁;
谁的功,
谁的力,
劳动的成果。
“浚新”学校采用新式教育方法,开设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图画、音乐等科目,校长唐际盛还编写大量的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启迪和诱导,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黄州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历史名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贬黄州数载,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之作。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名士纷纷前来凭吊,留下了许多诗文歌赋。
一天,唐际盛请学校几名学生畅谈个人的志向和抱负。
“拯中华于水火,解民众于倒悬。”
“驱逐列强,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