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中国人
2009年07月16日 08:02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当年在美的华人移民绝大多数娶洋老婆,当然现在也有娶洋马的。比如去年公司新雇一同胞,来了以后逮到个人就让人家看他的全家福,这是我老婆这是她拖油瓶带来的闺女,次数多了全公司不堪其如此骚扰,到三个月请您走路胖老婆留着自己看吧。他这是自己愿意,内战前后是没办法。当时美国华人男女比例20:1,正常人都得找老外,别说是个瞎子了。

约翰复约翰,约翰何其多,说完俩约翰,还有一位也叫约翰。这位约翰先生1863年在纽约参加了海军,不想签名就按了个手印,名字叫约翰·阿·杭(John Ah Heng) 。参军的一个优惠是可以入籍,12年后杭先生入籍了,名字改成威廉·杭,听起来给前年美国偶像选拔出来大牙缝的小丑的名字差不多。大概知道一百多年后这名字成了笑料,到纽约当香烟制造商时,名片上叫HANG KEE KANG。过几年执照不见了,重新申请的时候,又改回去名字叫约翰·杭(John Hang) 。

杭先生是广东人,17岁来美,当兵的时候22,战争中在几艘船上当下级水手,一年后退役时还是下级水手。这一年多干什么了?杭先生一直保持中国人的谦虚品德:没参加战斗,就是天天装卸弹药。

战后杭先生开了家杂货店,公民宣誓后等了17年才被批准。现在换身份拿绿卡然后熬年头再申请公民、宣誓这漫长过程天天有人骂,可是和老杭相比不是一板的轻松。最令人愤怒的是四年以后有个排华法案,纽约最高法院便把他的公民给剥夺了,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老杭有苦没处说去,可是有人比他还惨。他好歹还当了四年美国人,有位战友想当还当不上那?

(Edward Day Cohota)

四、上访专业户

学英文的时候老师毁人不倦地教导:英文地名和人名有些不能意译,你比如说姓Day的,要是按字义译成日,在很多地方人的眼里就非常不雅观。要是雅一点译成正日,又有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所以Day最好音译,叫戴。

1845年12月就有位姓Day的美国人和老婆驾着一条名叫烤厚它的帆船离开上海回家了,在华期间做了什么不知道,估计是考证自己究竟应该姓日还是姓正日。在海上走了两天了才发现船上多了俩人,是两个饿成瘪臭虫的孩子。六岁那个没活下来,四岁这个命大。说是苏州人,长江发水时老爸淹死了,他一个孤儿四处漫游于是上了船。老戴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爱德华,加上自己的姓和船名,全名就是爱德华-戴-烤厚它(Edward Day Cohota)。至于这孩子中文名字是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老戴回到马塞诸塞,那会儿也没移民官,小爱就在船上打杂。12年后老戴退休把船卖了,带着小爱回家。爱德华上过学,能读能写算个有文化的,内战时加入马塞诸塞第23步兵团一连。在1864年参加了好几场恶战,弹片把头发烤焦了,衣服上好几个弹洞,可是居然就没受伤。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京虎子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