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下午3时,礼炮齐鸣28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雄壮的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伴奏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徐徐升起,全场掌声和欢呼声雷动。田申清楚记得,9月27日晚,列席新中国政协会议的华北军区特种兵高存信司令员用电话告诉他, 他父亲田汉与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此刻听到高奏的国歌,他兴奋地要跳起来。
朱德总司令由聂荣臻司令员陪同乘车检阅陆海空三军。分列式开始后,战车方队约在3点半发动车辆,并以严整的队形和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一百多辆战车通过天安门时,恰与空中战鹰编队同步,场面显得恢宏壮观,大气磅礴。
然而,由于这些受阅的装备毕竟是破旧的“万国杂牌”,虽然战士们一遍遍检修保养,但是检阅途中还是有辆装甲车驶到天安门西侧西华门牌楼时,因机械故障熄了火,多亏后面车里驾驶员急中生智,开上前去把它顶到了西长安街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对这一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因为他知道这就是当时我军手中最好的装备。
抚今追昔。北京军区司令部步兵装甲兵处处长李培长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我装甲兵是在战火中杀出的铁甲劲旅。毛主席曾在延安窑洞里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正如他所预言,依靠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一辆辆坦克、装甲车,我军有了装甲兵。1950年9月1日,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自此装甲兵作为独立兵种正式出现在解放军陆军序列中。
展望未来。北京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司令员陈跃激动地说,我装甲兵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摩托化、90年代的机械化,再到新世纪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数字化技术为我“陆战之王”插上翅膀,一批新型主战坦克战斗技术性能全面提高,已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没有“代差”,火力、机动和防护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战车情,浓如酒。历次首都国庆阅兵式上那滚滚铁流,总是让人激动不已。国人有理由对“陆战之王”寄予更高的期待!(摄影并撰文 路保红 记者 李 靖 特约记者 张坤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 ||
作者:
路保红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