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真相:苏军伤亡超过2000万
2008年05月08日 11:44中国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苏联]

1945年4月中旬,苏军发起了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柏林战役,16天便攻克了法西斯巢穴,以阵亡8.1万人、负伤28万人的代价,击毙德军15万人、俘虏48万人(内含20万伤兵)。若加上数万被后送的德军伤兵,苏军单纯以战斗伤亡而论仍少于德军,并在很短时间取得卫国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其陆军的作战威力和战术水平被公认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峰。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动员了2700万人,有1000万人牺牲和失踪,1800万人次负伤,其中500万人残疾退伍。凯歌高奏时苏军只剩1136万人。不过从最高统帅到下层官兵大都已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行家,军事素质超过了此前号称世界陆战头强的日耳曼武士。

经历了对德战争锻炼的苏军移师出兵中国东北时,在与多由新兵组成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其作战的人员损失率更是大大低于对手。从1945年8月9日开战至8月18日关东军基本停止抵抗,10天内苏军阵亡1万人,负伤2.5万人,宣称击毙日军8万人。据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此间关东军死亡为4.6万人,而苏联公布的击毙数中还包括投降后拘押时的死者。不过以苏日双方的统计对照,仍可看出苏军对日军作战的效能无疑要更高些。

在现代社会,不仅经济建设要讲效益,战争也要讲求效益和指挥艺术,其主要标准也是以尽量小的损耗取得最大战果。从这一要求来衡量,卫国战争初期的苏联显现出指挥的重大缺陷,特别是只强调总体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对人命和物力损失重视不够,这从更深层次讲又是斯大林时代体制上的弊病造成的。残酷的战争实践证明,那种不惜高投入、大损失的低效益式的作战,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大国也难以长期承受。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苏军官兵都改变呆板地执行命令、服从瞎指挥的积弊,斯大林也比较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据朱可夫回忆,柏林战役原定在“五一”节前结束并宣布胜利消息。然而德军的顽抗比预想要强一些,至4月30日仍有部分市区未攻克。朱可夫只好打电话向斯大林报告:“我们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拿下柏林。”

当时朱可夫以为最高统帅会表示不满,没想到听筒中传来的是平静和蔼的声音:“没什么可着急的。要爱护人,不需要无谓的牺牲。”

残酷战争的幸存者通过无数人的鲜血终于学会了驾驭大规模战争。空前的血战锻炼了苏联的领袖和军民,苏联人民赢得了战争,这也是研究战史数据所得出的结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