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哈尔滨的17个半小时 公安干警当服务员
2009年07月02日 13:50黑龙江晨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毛泽东返回颐园街1号,在这里吃了晚饭,住了一晚上,还留下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等光辉题词。

知情人介绍,其实“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这个题词是有原因的。当时的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考虑到毛泽东、周恩来经过长途旅行一定很劳累,因此准备了很丰盛的晚宴。由于当时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也出席了宴会,毛泽东当场就没有说什么。

但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却看出了他对这顿晚宴并不感兴趣,只在两三个盘子中夹了几口菜吃,米饭也只吃了半碗,其他的菜都没有动。饭后,毛泽东对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说,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些米饭和蔬菜就可以了。饶市长表示,“一定照办”。第二顿饭就简单多了。毛主席高兴地对随行领导说:“这样做很对,简单、实际。”

省市领导为让毛主席能够很好的休息,事先准备好钢丝软床和舒适的被褥,毛主席让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撤下钢丝床垫,换上床板,并将自带的毛毯和荞麦皮枕头从火车上取来,换下了原来准备好的锦缎被褥。

晚上9点多,省市领导同志请求毛主席题词,毛主席沉思片刻后,便挥笔疾书,为省委题写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为市委题了“发展生产”;为当时正在召开的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学习马列主义”五幅题词。

当天晚上,毛泽东一直在灯下工作到很晚,28日早8点吃过早饭便离开了哈尔滨。

如今,在颐园街1号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毛泽东当年住过的房间还保留着原样,他用过的桌子、坐过的沙发、睡过的床,都静静地摆在原地,一如当年的模样。

前不久,颐园街1号原房主葛瓦利斯基的外孙女来到了哈尔滨,重温了她童年的回忆。当看到毛泽东曾经住过的房间时,她不停地拍照。她或许在想,他的外祖父当年在建这座私人住宅时怎会想到,时隔三十年后,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会在这里留下印记。

黑龙江省政区的形成

黑龙江省是东北和全国解放较早地区。

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先后成立5省1直辖市民主政府,即黑龙江、嫩江、合江、绥宁、松江5个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

黑龙江地区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仍设松江、黑龙江两省,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同时,将原黑龙江省所辖白城地区的7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登“国旅”俯瞰哈尔滨

在哈尔滨博物馆转盘道,有一个老饭店——国际饭店,就是老哈尔滨常常提起的“国旅”(原名哈尔滨旅馆)。许多老哈尔滨人都知道,就在1950年毛泽东视察哈尔滨的17.5个小时中,他还抽出了20多分钟的时间登上“国旅”的平台,俯瞰整个哈尔滨市容。

国际饭店的副总经理潘翔除了潜心经营酒店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收集历史资料。对于毛泽东当年到“国旅”的这段历史,他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通过老同事的讲述和自己搜集的各种资料,他连毛泽东当年如何乘电梯,如何登上平台的路线都一清二楚。

今年4月底的一天,潘翔带记者踏访了这条路线。“当初大家都不知道主席要来,接到通知时时间很仓促,好在只是登上平台观景,也就没什么需要特殊准备的了。”潘翔说,当时的省市领导认为,南岗区是哈尔滨市地势最高的区,而国际饭店又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因此登上楼顶便能将哈尔滨的市容一览无余。

1950年2月27日下午5点左右,毛泽东从哈尔滨车辆厂出来之后,就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国旅”,乘坐电梯直达5楼,顺着木制的楼梯上了楼顶,踩着厚厚的积雪,迎着凛冽的寒风,俯瞰了哈尔滨市的全貌。毛泽东向哈尔滨市领导询问“哈尔滨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外国人”等问题,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一一做了回答。停留了片刻,毛泽东一边环视着哈尔滨的市容一边向省市领导同志讲:“要把这座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在颐园街1号,有一幅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国旅”楼顶平台俯瞰整个哈尔滨的油画,画面中只有两位领袖。而时隔多年之后,一幅在文革末期创作的同题材的油画浮现在了世人面前。与上一幅油画不同,这幅油画里面不仅有领袖,还有陪同人员,画面内容更丰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