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俄国外交官眼中的晚清中国军队
2009年06月22日 09:15书摘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更有趣的还是观看中国军人列队行走。他们都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每个人都肩扛着一支长枪。由于没有统一姿势与标准,所以扛枪如同扛着把把铁锹。除了随身的武器之外,他们还每人携带一把扇子。其携带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插在衣兜里的,有插在领口上的,还有的干脆用长长的辫子缠绕起来。携带扇子一是为了扇风,二是为了遮光,尤其是那赤热的太阳光。

长长的竹管也是士兵行军打仗时喜欢携带的东西。有些士兵还故意用竹管代替枪来扛用。他们认为,竹管既轻便,又能用于吸鸦片。如果必须扛枪的话,那么,竹管就会插到裤腰带子里。

最后还有遮阳(雨)帽。这是每个士兵都喜欢、都重视的物件。如果谁没有、或者忘记戴,那是很让人瞧不起的。在士兵的心目中,它就是一种尊严。因为人体是不能随意被雨水淋湿的。虽然携带遮阳帽很不方便,但是为了某种说法与观念,他们还是不愿放弃。

总之,若按欧洲人标准,中国军队中没有一位算是合格的士兵。因为军人是一种很严肃、很神圣的职业。但是中国的士兵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虽然军容松懈,但他们的前辈就能屡屡战胜敌人,保卫住自己的祖国。尽管如此,这种军队的确不配称作为天朝帝国军队。

在中国,招募新兵也要进行考试。只不过被招募的人要向主考官展示自己的武技,如使用剑、盾、弓及举重等规定项目。碰巧,我赶上了一次招募考试过程。一块场地,四周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一会儿的工夫,主考官乘着一匹长毛马来了。来到场地,他飞身下马,像个军人似的大步走到事先专门为他准备好的椅子前,迅速坐下,然后就用高亢洪亮的声音向站在一旁的应征考生宣布考试开始。

第一个应试的是位身体健壮、身穿棉衣的小伙子。他神色恬静,相貌堂堂。周围人对他的身材与长相发出了赞叹声,却又担心,如此一表人材能应付武林的比试及对手的击打吗?

有人给他送上剑与盾。随后走出一位对手,他的手中也拿着一把剑,但剑要比小伙子的长。不过,他没带盾。

对打开始,两人做出了战斗姿势。人们突然发现,小伙子文静的神情消失了,目光变得冷峻威严,甚至偶有道道凶光。战前那呆板迟钝的样子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神态变得虎视眈眈,灼灼逼人。

对手先发制人,上前刺剑。小伙子似早有预防,挥剑一晃并用手中的盾挡过对方凶猛的刺剑。看到小伙子的防卫既快,又灵敏,对方吃惊不小,他急忙闪到一旁准备着下一个动作。而领教了对方一招后,小伙子也在寻找着对方攻击点。

此时,双方都认识到,对手不是等闲之辈,要以极大的精力与灵性来应付攻击。

双方情绪激奋,搏斗一个回合接着一个回合。不多时,对手已显疲惫,但是仍然顽强地坚持着。而小伙子则乘胜追击,向对方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看双方你来我往,激烈拼杀,我们几乎目不暇接。赞美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对打虽然十分精彩,武技也很高超,但按我们的观点,这不一定就很能胜任战场上残酷的战斗。不过,作为街头表演,它还是很有看头的。

对打结束了。接下来的是考核箭法。

小伙子领到了弓和箭。要用所发给的三枝箭射中距他五十码以外的靶子。小伙子再次让众人惊叹不已:他竟然把三枝箭都射到了靶心中间。但是,考核并没有就此结束。

看得出来,考官对面前的考生的功底和箭法相当满意,但是,他不满足,还想进一步考核他。于是,他让人搬来大小不等的石头,堆放在脚下。应考人要把这些重量、大小不定的石头举起来,然后再投掷远处。小伙子先拿起一块半个普特重的石块,并把它举过头顶。看他的灵敏动作,好像受到过专门体操动作训练。一块接一块,最后,他搬起一块最重的,足有五个普特重的大石头。他顺利地把石头高举过头。不过,这次,人们见到他脸涨得通红,身体也有些颤抖。看来,他的力气已经用到极限了。

对他的全部考核结束了。主考官宣布,他有足够的力量和智能与任何敌人进行持械或徒手搏斗。这样,他的名字被写进了天朝军队的花名册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俄]马克戈万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