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华国锋] |
“我已经离不开藏品了。”丁保洲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一位唐山的老板想花150万元买断我的收藏品,被我婉言拒绝了。关于华老的一切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些关于华老的历史,只能留在华老的家乡———交城县。”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交城的大山林来了游击队,游击队里有个华政委……”当丁保洲用上世纪70年代的留声机放出交城民歌《交城山》时,一下子将在场的人都拉回到了当年中国革命刚刚取得胜利的那个年代。
“热情,没有架子” 亲不亲,家乡人。
对交城的乡亲,华国锋同志总怀有深厚的感情。
华国锋同志会客,一般都只有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但家乡人来了,常常一上午都谈不完。秘书催他,他说:“再谈一会吧,家乡的人来一趟不容易。”每天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之间,华国锋同志要打一次针,只要家乡人在,他会让护士来客厅打针,为的是不中断谈话。
“他和我们很亲近,我们都觉得和他在一起没什么距离感。”“热情,没有架子。”与晚年华国锋同志一直保持颇多交往的家乡人如此评价说。
在韩学武等人看来,晚年的华国锋同志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人。“华老和他的爱人平时要是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就是最普通的老两口……也没有见过像华老这样随和的人,每次我去看他,常常还带一些家乡人。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华老都很热情。有人要和他照相,他都爽快地说‘大家一起照吧’。有人向他求字,他也是说‘好吧,你改天来取’。临别时,他还坚持要把大家送到门口。”
交城县“城内完全学校”是华国锋就读过的学校,世纪初该校正值百年校庆,校友们决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开完座谈会大家要去看华国锋同志,当时定好是6个人去,却一下涌去20多人。
当华国锋同志看到这么多家乡人,又是惊讶又是高兴。当时在场的韩学武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当时华老兴致很高,还为城内完全学校题词‘百年树人’。”
聘乡亲当家庭厨师
“2001年,一位交城人被聘任到北京,成为了华国锋同志的厨师。”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道,“那是因为华老非常怀念家乡菜,想吃到地道的家乡菜。”
据跟随华国锋同志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说,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一辈子都在吃家乡的面食。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华国锋同志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考察全国18个省、市,到上海时因肚子疼住院,才发现患了糖尿病。此后,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1988年,每天的主食被控制在2两8钱:早上5钱,中午1两3钱,晚上1两。午饭以面条为主。谢师傅说,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华老都爱吃,还喜欢吃羊肉臊子。“只要是家乡菜,你怎么做他都吃。他是个特别善良的老人,即使不可口,也不提意见,只是少吃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哪次说‘不吃’。”
在山西,很多人自己动手制作西红柿酱。韩学武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有次上北京去看华老,他还亲自动手制作西红柿酱。每年西红柿上市的季节,他就让家人买很多,做成西红柿酱,再装到坛子里,留到冬天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作者:
任雨霏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