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身后的巾帼群
2007年11月26日 14:25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1921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邓小平

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生母

邓小平很少提到自己的亲人,包括他的母亲。

邓小平生前是一个精言慎语之人。精言,他话不多,却恰到好处,少而精,都很管用;慎语,不说私语、不说闲话、不讲不负责任的话。笔者认识他当年的两位作战处长,讲起邓小平,都是一个感受:有啥说啥,不讲废话;不想不说,不说但想。知道这一点,再读《邓小平文选》,可以理解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邓小平生前说话不论是多是少,却很少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毛泽东还讲述过母亲信佛,而邓小平对外似乎从没谈过母亲的点滴。据邓家老人们回忆,邓小平母亲姓淡,但查找许多材料,仍然不知她的姓名。

淡家亦是广安县望溪乡的一支望族。在淡家女儿成为邓小平母亲之前,淡家比邓家家业大得多。家大业大是显贵的标志,同时也是受教育的条件,估计淡氏家教不会差。

邓文明老爷与淡氏早年成婚,时邓老爷才15岁。

说起邓老爷,他在广安也是不凡。早先祖上曾出过翰林,但到邓老爷时,已房无几间,地无几亩,而且是三代单传。好在邓老爷省吃俭用,几个姐妹也勤奋,使邓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地主家庭。这样,淡姑娘由人做媒嫁给邓家,勉强算是门当户对。

淡氏年长邓老爷两岁,十分能干,知情懂理;更为重要的是,她身体健康,这能给邓家带来繁荣。

邓老爷在娶淡氏之前,曾娶妻张氏。张氏嫁到邓家时,邓老爷才13岁,但不到两年,张氏去世,没有儿女。淡氏婚后一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两年后,为邓家生得一子,就是邓小平了。在邓小平之后,母亲又给他带来弟弟邓垦和邓蜀平。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在邓家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以想象,作为邓家单传几代后的第一个儿子,邓小平是在百般呵护中度过他的幼年的。

5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去读私塾,学名邓希贤。但邓小平只读了一年私塾,就到乡上初小念书。11岁的时候,邓小平考入广安县高小,14岁时就到重庆读“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了。

在邓家,邓小平的母亲的确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特别是她为邓家养育了几个男孩,因而受到乡人尊敬,在全村有很高的威望。

淡氏品行很好,从不埋怨什么人,也不打骂孩子,遇到什么事总是讲道理,街坊邻居发生什么纠纷,都请她断家务。过去讲“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位淡氏断定的家务事却经常受到大家的称道……

淡氏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留在邓小平的记忆中。那些年,邓小平的父亲邓老爷热心社会活动,曾在“袍哥”中当“三爷”,也就是在组织中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到了民国时期,邓老爷曾担任过广安县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成为公家的人,整天在外忙碌。所以,料理邓小平生活、负责邓小平教育的主要是母亲。母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他在母亲身上学到了勤奋、正直和向上的生活态度。

据邓家后代们讲,淡氏最疼爱的是邓小平。后来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一去不复返,有时音讯全无,使她十分挂念。每逢春节团圆之时,饭菜端上桌时,她已泪流满面。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