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16:10:41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若羌,这片因特殊气候条件孕育出优质红枣、享有“中国红枣之乡”美誉的地方,如今正上演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农业变革。6月12日,“环着沙漠看新疆”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若羌县万亩红枣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景象足以颠覆人们对传统枣园的固有印象:枣树行列规整,通风透光,行间可通车,株间能过人。这不仅是空间布局的优化,更是若羌红枣产业从“经验种植”向“智能种植”迈进的生动缩影。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曾是若羌红枣品质优良的天然保障,但产业的长远发展绝不能仅“靠天吃饭”。记者此行所见所闻,印证了科技正成为驱动若羌红枣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红枣种植户赵连斌察看枣树生长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摄
若羌县万亩红枣示范基地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小气候环境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虫情远程智能测报站等智能化设备构建起一个实时感知、数据驱动的智慧网络;物联网杀虫灯与树干涂白、冬灌清园等物理、生态措施协同作战,织就绿色防控网,显著减少化肥农药的依赖,为“绿色有机”的品质承诺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的深度融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若羌县万亩红枣示范基地亩产超600公斤,特级、一级、二级果超过60%,实现了从种植到管理全链条的标准化、现代化。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智能种植”最有力的注脚。这不仅是若羌红枣产业的飞跃,更是新疆特色林果业摆脱“靠天吃饭”困境,迈向“科技赋能”新时代的生动缩影。
20多年来,从最初抵御风沙的生态林,到如今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若羌红枣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从经验里长出智慧,在土地上播撒科技,这样的转变,正在天山南北更多乡村田野间蓬勃生长。
央广网2025-07-19 21:14:28
中国新闻网2025-07-19 21:08:14
光明日报2025-07-19 21:07:22
经济日报2025-07-19 21:06:15
新华社2025-07-19 21:05:20
央广网2025-07-19 21:03:52
央视网2025-07-19 21:02:39
人民网2025-07-19 21:01:38
人民网2025-07-19 21:00:34
央视新闻2025-07-19 20:59:28
新华社2025-07-19 20:58:48
人民日报2025-07-19 20:57:48
火把狂欢、丹霞探险……特色活动点亮夏日文旅盛宴 助推暑期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2025-07-19 20:56:17
经济日报2025-07-19 20:55:44
央视新闻2025-07-19 20:53:40
BRTV纪实科教2025-07-19 20:36:57
天山网2025-07-19 20:14:05
科技日报2025-07-19 20:13:26
“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多国记者眼中的现代西藏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7-19 20:12:41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7-19 20:11:49
鸡蛋涨完牛肉涨 后面番茄也要涨 关税就这样“砸”了美国人餐桌
央视新闻2025-07-19 20:10:24
中国新闻网2025-07-19 20:02:41
新华网2025-07-19 20:01:35
“链博”创未来|德国公司:我们欢迎更多中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7-19 20:00:56
学习小组2025-07-19 19:56:47
南方网2025-07-19 19:47:10
交汇点新闻2025-07-19 17:07:10
央视新闻2025-07-19 17:06:47
河北广播电视台2025-07-19 17:06:09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025-07-19 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