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16:09:52央视新闻
住在大湾区、又爱追演唱会的你,或许这几年会有这样的新感受:追演唱会似乎不用像以前那样得见缝插针挤时间,瞅准机会飞往天南海北,很多顶级演唱会的首站就开在“家门口”。拉开歌单,想听的新歌几乎很快能听到“现场版”。
这并非错觉。去年,广东省光是大型营业性演出场次就有546场,票房收入将近40亿元,双双位居全国第一。而今年前4个月,被誉为“中国演唱会第一城”的广州,光是演出审批就达一千多宗;提出打造“演艺之都”愿景的澳门,“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已经成为“标配”;在去年刚刚尝到音乐节人气“甜头”的东莞更是不甘示弱,今年继续加码引进超级草莓音乐节;而深圳龙岗更是直接提出要打造“国际演艺IP产业高地”。
从广州海心沙万人合唱,到音乐节的新人专场门票场场售罄……在粤语“原乡”的大湾区,粤语歌之所以至今还能“粤”唱越响、现场一呼百应,这可不是偶然,也不只是大湾区人本来就自带“爱看戏”的基因。更重要的是粤语音乐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深厚的创新土壤。
新星、巨星同台飙歌,新歌、老歌同场唱响。“香港创作+内地制作+湾区市场”的新模式,正在让港乐打破传统的地域边界,再次唤醒湾区人的“港乐DNA”。
来自中国香港的音乐人邓智伟说,他在内地很多城市演出时,粤语歌都可以引起全场大合唱,由此他看到了大家对粤语歌的喜爱。
如果说1.5亿的实时在粤人口给“演出大卖”带来信心,人气跨区域快速流动,则是演出成功的底气。
这几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等等一系列便利大湾区内地与港澳流动的新政、新基建相继落地,让大湾区居民跨境“追星便利指数”直线上升。有不少人就利用大湾区“一程多站”的便利出行方式,来一次就把多场演唱会的火热体验“打包带走”。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气就是活力:广州,深圳,佛山,香港,澳门,其实谁都不想错过成为“流量之城”的机会。换句话说,大湾区城市在竞相用更舒适的观演体验、更丝滑便捷的交通“变相宠粉”。
火热的演出现场之外,一场事关广东演艺市场的“大戏”开始上演。政策红利频频释放与演艺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也带动了相关演艺产业奔赴大湾区,看中的就是“小票根”背后“市场保证”。
在刚刚落幕的深圳文博会上,广东就出台了《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拓展“演艺+”产业链条等政策举措,甚至提出盘活闲置厂房、商业综合体等空间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湾区不仅“好戏连台”,还处处“有戏”。
一场场大型演出里,荧光棒挥动的人海中,涌动着的是大湾区澎湃的烟火气,每一声激情呐喊里,更是一帧帧活力无限的大湾区。
(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 冯雪)
央广网2025-07-19 21:14:28
中国新闻网2025-07-19 21:08:14
光明日报2025-07-19 21:07:22
经济日报2025-07-19 21:06:15
新华社2025-07-19 21:05:20
央广网2025-07-19 21:03:52
央视网2025-07-19 21:02:39
人民网2025-07-19 21:01:38
人民网2025-07-19 21:00:34
央视新闻2025-07-19 20:59:28
新华社2025-07-19 20:58:48
人民日报2025-07-19 20:57:48
火把狂欢、丹霞探险……特色活动点亮夏日文旅盛宴 助推暑期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2025-07-19 20:56:17
经济日报2025-07-19 20:55:44
央视新闻2025-07-19 20:53:40
BRTV纪实科教2025-07-19 20:36:57
天山网2025-07-19 20:14:05
科技日报2025-07-19 20:13:26
“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多国记者眼中的现代西藏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7-19 20:12:41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7-19 20:11:49
鸡蛋涨完牛肉涨 后面番茄也要涨 关税就这样“砸”了美国人餐桌
央视新闻2025-07-19 20:10:24
中国新闻网2025-07-19 20:02:41
新华网2025-07-19 20:01:35
“链博”创未来|德国公司:我们欢迎更多中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7-19 20:00:56
学习小组2025-07-19 19:56:47
南方网2025-07-19 19:47:10
交汇点新闻2025-07-19 17:07:10
央视新闻2025-07-19 17:06:47
河北广播电视台2025-07-19 17:06:09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025-07-19 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