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08:56:08央视新闻
截至5月18日
累计超25万人次进入
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领略中国文化与科技创新交织的魅力
作为本届世博会的“顶流展馆”
中国馆凭什么“圈粉”全球?
国际“粉丝”又是如何评价中国馆的?
一起来看↓↓↓
全球赞誉:
中国馆成国际交流“新地标”
🔺全球游客镜头里的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开馆首月(4月13日开馆),中国馆收获多国部长级高官的高度评价,称赞其“完美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范与开放姿态”。
作为中日友好的桥梁,中国馆通过“青山明月”文化长廊、朱鹮保护合作等特色展项,持续促进两国人民的情感共鸣。馆内AI互动、零碳建筑等前沿设计,使中国馆成为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等国际媒体争相报道的“网红展馆”,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境外主流媒体对中国馆进行了近2000篇报道。
圈粉密码:东方美学和前沿科技的碰撞
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建筑设计、绿色低碳、展陈叙事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创新理念和亮点。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展陈特别推荐
01
建筑:流动的“中华书简”
中国馆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古代书简,形似徐徐展开的竹简长卷,象征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开放。建筑外立面镌刻119句诗词名篇,采用金、篆、隶、行、楷五种字体,展现汉字的文化魅力。建筑形态象征“文明传承”,通过空间递进,营造东方园林的含蓄美学。
02
展陈:传统智慧的现代转译
在“天人合一”展区,94岁的敦煌艺术家常沙娜担纲设计的“二十四节气”多媒体装置,以敦煌壁画美学为基础,结合数字动画展现节气更迭,诠释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数字化《耕织图》通过动态长卷再现传统农耕文化,体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态智慧。
03
体验:科技赋能沉浸与互动
在互动项目中,观众可触摸缩放数字化展品,如敦煌“散花天女”与月壤的结合,展现传统美学与航天科技的浪漫碰撞。AI孙悟空互动项目则是利用大模型实现多语言对话,让神话人物“活”起来。
中国馆参观指南
在接下来的会期里,中国馆将联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各类特色主题活动,中国国家馆日定于7月11日。为了中国粉丝宝宝更方便赴日参观中国馆,小编准备了一份参观指南↓↓↓
制片人丨张奇斌
主编丨张凯
策划丨王默晗
设计丨丁丽洁
素材支持丨中国贸促会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塞垣此地擅繁华——解码乌鲁木齐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2025-06-16 08:36:31
新华社2025-06-16 08:36:01
“我们是互相挂念的老朋友”——中哈联合考古见证跨越千年的文明交响
新华社2025-06-16 08:35:11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6-16 08:34:39
中国日报网2025-06-16 08:34:12
中国日报网2025-06-16 08:33:27
新华社2025-06-16 08:32:41
“为中亚国家发展带来宝贵机遇”——访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兼国立农业研究大学校长库里什巴耶夫
人民日报2025-06-16 08:32:09
环着沙漠看新疆 | 新疆沙漠里的宝藏 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奇迹
石榴云2025-06-15 21:25:33
石榴云2025-06-15 21:24:48
中国西藏网2025-06-15 21:23:30
专访丨期待与中国深化绿色港口合作 共促航运脱碳转型——访荷兰鹿特丹港务局官员
新华网2025-06-15 21:22:59
专访丨哈中文化交流前景令人期待——访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校长方灿荣
新华网2025-06-15 21:22:33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6-15 21:21:39
“我们是互相挂念的老朋友”——中哈联合考古见证跨越千年的文明交响
新华网2025-06-15 21:20:47
新华网2025-06-15 21:20:19
通讯丨“正在计划下一次赴中国旅程”——从旅游展看中马文旅交流热
新华网2025-06-15 21:19:51
央广网2025-06-15 20:55:00
人民论坛网2025-06-15 20:54:27
中国经济网2025-06-15 20:53:51
光明网2025-06-15 20:53:24
央广网2025-06-15 20:52:45
光明网2025-06-15 20:51:47
央广网2025-06-15 20:51:09
人民网2025-06-15 20:50:18
央视新闻2025-06-15 20:48:12
光明日报2025-06-15 20:47:10
新华社2025-06-15 20:46:57
人民日报2025-06-15 20:46:10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全国已夏播粮食2.7亿亩 进度过半
央视网2025-06-15 2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