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日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耕七年后,34岁的材料科学家王江涛已选择北京大学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下一站。
香港《南华早报》4月16日在报道中介绍,王江涛年轻有为,不仅在校攻读期间屡屡获奖,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也令人瞩目,他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在中美两国拥有近60项专利。
学校网站资料显示,王江涛目前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江涛 北京大学网站
据介绍,王江涛于2009年至2013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后又于2013年至2018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深造,获博士学位。
在清华大学期间,他获得了诸多荣誉与奖励,包括清华大学学术新秀提名奖、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
本月,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五年博士后研究及两年研究科学家工作后,王江涛的名字正式出现在了北京大学官网之上。
《南华早报》指出,王江涛在很早之前就已展现出科研天赋,兼具学术灵性与扎实勤勉的治学态度。
在清华大学攻读期间,他主攻碳纳米管(CNTs)的可控生长机制研究——该领域极易受环境干扰。为最大限度减少变量,他能在通宵实验中保持完全静止与静默。
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12篇论文,而在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后,王江涛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开展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工作,持续深耕碳纳米管研究领域。
报道称,王江涛在半导体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方面取得了突破,并成功研发出具有精确可调孔径分布的纳米多孔单层石墨烯膜。
据Google Scholar数据显示,他已在国际期刊发表27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自然》一篇,《自然-催化》一篇,《美国化学会志》三篇,《纳米快报》两篇等,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次。同时,他还在中美两国持有57项专利技术(中国32项,美国25项)。
近年来,随着西方科研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选择回国任职,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涌现一股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潮。
《南华早报》早前评论指出,在个人发展机会之外,这些研究人员还有着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但不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都表示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