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变色”风波引发争议,一些商户苦不堪言。随着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有坚持没有拆招牌的商户表示,当天也没有见到相关部门再来要求换招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省下了5万元。”(据4月15日极目新闻)
坚持没有换招牌的商户
商户的这句话,听起来满是庆幸,可背后却藏着深深的无奈。就因为政府部门将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为了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脱离实际需求,违背市场规律,下达了近乎荒谬的“红蓝黑”禁色令,商户们就要一会儿忙着换招牌,一会儿又忙着换回来,来来回回都得花钱。如今这么大闹一场,耗费的是民脂民膏,伤害的是民生民心。
在这场风波中,做小本生意的中小商家最受伤。他们本就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在面对公权力时天然处于弱势,每日经营都已经忙忙碌碌了,还要拿出时间和金钱来配合这种奇奇怪怪的行政指令,经营成本增加,精神压力巨大,更换招牌还可能影响后续的生意,可以说是遭遇了一场无妄之灾。
若不是因为蜜雪冰城实在太有名了,红色变绿色实在太扎眼了,这件事恐怕到现在也难以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度,那这些商户恐怕到现在仍在惶惶中观望,或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做个生意做得如此步步惊心,如此困难重重,这营商环境能好得了吗?市场活力怎么被激发?
如今,官方通报已出,市委主要负责人已经被免,“禁色令”肯定是搞不下去了。但是,之前商户被折腾来折腾去,已经花了不少钱,这个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恐怕得有个说法。不少商户都是老实本分的经营者,没有惹到任何人,他们按照政府要求去做,结果却遭受了损失,政府理应对他们有合理的补偿措施,这不仅是对商户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是对自己错误决策的纠偏和担责。
舆论关注这件事,说明大家对行政乱作为深恶痛绝,希望能管住城市治理中乱伸的权力之手,上级联合调查组查实这个问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根本目的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重塑政府被损害的公信力,修复被扰乱的营商环境。
要达到这一目的,既要纠正错误,全面整改,也要维护公义,呵护民心。因此,更应该给广大商户们一个明确的交代:招牌到底是不是不用换了?之前换了的该怎么办?造成的损失应该如何补偿?让商户清楚知晓如何保障自身权益,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公众感受到闻过即改的诚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重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
乱作为、瞎折腾只会劳民伤财,名声扫地,法治才是规范行政权力的铁律,市场主体的权益更应得到尊重和保障,只有让权力必须为自己的任性买单,才能倒逼决策者养成”敬畏市场”的治理自觉,学会用绣花功夫代替粗暴蛮干,用法治思维替代长官意志,营造良好的创业居住环境,推动城市文明不断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