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化的杭州算法丨一次“划拉”聚合创新伙伴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AI进化的杭州算法丨一次“划拉”聚合创新伙伴

自动播放

如今,AI产业已经进入应用加速落地阶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生产生活。在杭州,加速落地的AI企业,如何相互连接、协同创新,聚合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为我自己的发言稿就在我这个眼镜上,翻页就是通过手上这个戒指完成的,所以没稿子,轻松很多……”在杭州余杭区的这场活动上,这副AI眼镜让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铭明一炮而红。

祝铭明说:“其实大家有点误解,以为我们是做AI眼镜的公司,其实不是的,其实我们是做一个XR(扩展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的操作系统的平台公司,大部分的内容和应用,都是第三方的。”

作为一家平台公司,灵伴科技的技术要落地,需要众多的合作伙伴。为此,灵伴科技专门拆掉了门禁,设置了一大片“流动工位”。

最近,流动工位被蚂蚁集团“占座”,为AI眼镜添加语音支付功能。

“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划拉’身边的人。你想想看,你作为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谁愿意长途跋涉跑过来跟你合作?所以正好这个旁边一‘划拉’,就能够找到这些人,这是非常幸运的事。”祝铭明说。

祝铭明说的“划拉”,就是指寻找业务匹配的创新“搭子”。杭州有3.4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覆盖各行各业,这让企业间的“划拉”变得很平常。

祝铭明记得,企业刚开始做民用AI眼镜时,他“划拉”来一家杭州动画公司,当时两家企业加起来不到50人。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开发者生态负责人赵维奇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因为他们有个‘同学’跳槽到我们公司来了,然后我们就通过这个‘同学’,其实也是间接地了解有这么一个公司。”

一次“划拉”,让两家合伙创新的初创企业,一头扎进了良渚博物院,研究用AI技术让玉琮纹饰从展柜跃入参观者手心。

赵维奇说:“太急迫想快速找解决方案。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十几号人就蹲在那儿,衣服什么就挂着,就有点像小小创业公司合作的感觉。”

就这样埋头研发了70个日夜,首个博物馆AR智能导览上线,不到一年,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主动找上门。

西雨数字文化(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子文说:“在杭州这个共同创业的土壤里面,大家都是相互‘划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大家充分利用本地生态、共同成长。”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国祥说:“我们在很多领域,我们自己也并不擅长,所以我们需要引入大量的开发者,这是生态的价值。”

生态的价值,让像灵伴一样的AI初创企业抱团创新、快速成长。凭借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杭州已集聚了全省50%左右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的AI全产业链。渐成气候的AI创新生态中,政府正大手笔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让企业间更大范围的“划拉”成为可能。

这是一场由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持举办的AI生态日活动,400人的会场来了1000号人。现场,由华为昇腾、实在智能、天宽科技等多家企业合作研发的DeepSeek一体机产品惊艳亮相,给企业接入AI提供了新路径。

浙江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林君说:“刚才其实上台的有十几家的合作伙伴,有很多我们都还是比较熟悉的,比方有做芯片的、做一体机的、做优化的,还有我们这种做软件应用的。”

站在最边上的天宽科技,是这个朋友圈的组局人,也是计算中心的建设运营方。眼前的场景,企业AI业务负责人张帆足足盼了5年。2021年刚接手这个项目时,高端AI芯片被国外垄断,国产计算刚起步,市场接受度不高。

天宽科技AI事业部总监张帆说:“来测试适配的客户好多,可能一年下来有上百个客户,但最终能够落地到实际上完成商业闭环的客户,屈指可数。”

尽管市场还未起势,杭州还是首期投入一个多亿,笃定联合华为布局国产计算,成为全国最早入局的第一批城市。

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李宝柱说:“刚开始几年,我们运营是亏的,但是我们算了一笔大账,一批批企业能聚拢起来,更早形成了生态圈和创新圈,这样看这件事情就值了。”

政府的坚定布局,给了天宽信心,每年雷打不动投入国产算力研究。随着高端AI芯片进口受限,国产计算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如今,以计算中心为核心,160多家企业和组织机构快速组成“创新圈”,孵化了超过50个行业大模型和应用创新。

信雅达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宣明辉说:“其实各行各业大家都会有对应的一些能力,其实我们也都会去做一些合作和整合。”

天宽科技服务研究院智能事业部经理陈亮亮说:“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一起联合去解决一些复杂产品的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次次“划拉”聚合创新力量,也造就了杭州AI生态的硬核实力。如今,新华三服务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二、阿里云云计算市场份额全球第四、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60%……杭州的AI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三。

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专家胡郁说:“杭州的本有的人工智能各个的应用之间,他们之间又形成了盘根错节的、互相协作的这种态势。已经有成长为巨头的和将来要成长为巨头的,这些皇冠以及他们上面的明珠所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整体的,它是一种创新的生态。”

产业生态日渐完善,枝繁叶茂的AI“热带雨林”中,政府的“阳光雨露”如何再发力?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

终审:王霁月

责编:王欣怡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