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重温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对于我们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形成了党的正确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历史启示。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唯一关键”。从井冈山的斗争到中央苏区的巩固,关键在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中央苏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一九三三年党的中央迁至红色区域以后,情形有了根本的改变,但对于战争问题(以及一切主要问题),又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致使革命战争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生死转折的紧急关头,如何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现战争主动至关重要。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长征以来各种争论问题尤其是军事路线问题作了长篇发言,认为博古和李德的军事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建议和大多数人的发言,起草形成《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遵义会议坚持独立自主、发扬党内民主,对长期存在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及时纠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以后党跳出敌人包围、克服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长征提供了根本保证,红军命运和革命前途由此实现根本转变。
重温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为我们全面把握党的正确领导内在意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供历史启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管党治党历史和实践,形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规律性认识,推动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新形势下,推动党的领导和各项工作双向赋能,更需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我们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砥砺党性,从明理力行中深刻领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以理论学习的扎实内化推动实际工作的落实细化,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遵义会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照中国革命特点、具体变化情形,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历史启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遵义会议前,从攻打中心城市的屡次失败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失败和成功的教训和事实有力表明: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行不通,独立自主发展具有中国实际并用于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向前进。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从教条搬用苏俄经验到独立自主分析情形研究问题,历经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符合自身需要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指出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一起向群众学习,当一个小学生”,“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
重温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为我们立足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历史镜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使真理的种子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在与本土实际结合和历史文化涵育中不断转化为改变中国的现实力量,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寻、努力耕耘。从“实事求是”到“民族区域自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扎根中国、贴近民众、观照时代中展现更多真理魅力。特别是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更深厚的文化历史纵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舆论互相吸引,在古今中外的关联对话中展现思想文化优势、汇聚文明互鉴亮色。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我们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深刻把握“根脉”和“魂脉”的内在机理,贯通领悟“两个结合”内蕴的学理哲理,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阐释等工作实现新的跃升。
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为新征程增强历史主动、开创工作新局提供历史启示。历史风云激荡,时机转瞬即逝,关键处、紧要时的抉择对于走出困难局面、迎来光明转折至为深远。置身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处于中间节点的遵义会议就是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回顾历史,从红船启航到井冈星火,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步成长,在战天斗地牺牲创造中更加懂得,革命胜利必须“走自己的路”,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实现战略主动。正如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总结的,“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则主要地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在斗争中“不但锻炼出来了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而且锻炼出来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立足敌我态势和革命实际,依据敌我情势变化确立正确的军事路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最终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在生死攸关的转折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重温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为我们辩证把握危机与新机、变局和新局提供历史启示。遵义会议前,面对内外各方面的压力考验,纠正错误指挥、确立正确行军方向成为红军将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种危急关头,党中央发扬民主、充分讨论,对当时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批评,着眼新的形势确定符合实际的正确军事路线,为红军逐步脱离险境奠定了根本前提。遵义会议后,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红军将士危中寻机、变中促新,灵活机动、调动敌人,进而拓展于我有利的空间和环境,红军由此转危为安、革命得以接续前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遇到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对化危为安、驭变开新提出更高要求。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我们要淬炼斗争意志、砥砺必胜信心,紧抓主要矛盾、做好统筹联动,在解放思想、应变化危、创新创造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化危机、驭变局、开新局的能力和水平。
遵义会议勇揭错误增强团结,为新时代新征程攻坚克难做好工作提供历史启示。从总结反“围剿”斗争经验教训到实行于我有利的战略战术,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红军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持真理、勇揭错误,增强团结、形成合力,才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赢得战争的主动。作为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指出,“过去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对于我们党的整个路线说来,不过是部分的错误。这种错误也不足以使我们悲观失望。党勇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的来领导革命战争到彻底的胜利。党揭发了这种错误之后,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会议号召,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英勇的红军将士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下,声东击西、劳敌疲敌,穿插迂回、寻机歼敌,甩开敌人封锁、跳出重兵包围,红军逐渐走出从长征出发到湘江战役期间的被动处境,革命信念和斗争意志显著提升。
重温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为我们凝聚奋进力量、扎实做好工作提供历史镜鉴。漫漫长征路,正是依靠坚定信念和强大精神,红军将士矢志不移跟党走,排除万难向前进,在闯关和攻坚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是曲折前进的,其间既有惊涛骇浪,也有平湖景观。无论置身顺境,还是面向逆境,遵义会议展现的敢斗争、善团结的内在特质,为我们推动事业接续前行提供有益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深化改革,面对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我们坚持斗争精神、涵养斗争本领,在大战大考中增强党员干部敢斗争勇攻关的能力和定力;发扬主动精神、做好团结鼓劲,在同心逐梦中汇聚担当创造的精神气和干事创业的行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从遵义会议历史中砥砺初心、汇聚力量,不断提升在大局下审势、在破立中统筹的工作本领,为更好推进工作、实现新的团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赵晨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限责任公司时政理论采编部编辑。)
责任编辑:况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