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截至去年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提高至70.4%;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具有显著创新价值和巨大市场潜力,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仍处于有效保护期内的发明专利。作为高价值发明专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意义重大,要让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涌现出来。
认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先进产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从国际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国竞相角逐的新赛道、新经济。当前国际竞争白热化态势依旧,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重大前沿技术持续涌现,竞争格局加速演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是技术突破的载体,反映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创新成果的质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才能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保证我国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占据优势。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培育路径。拿出务实举措,加大培育力度,让发明专利更多更好,才能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强化政策引导与顶层设计,政府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明确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方向,发布专利导航指南,引导精准研发,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或创新中心,加强量子计算、人工智能、6G通信、太空经济、新能源革命、生物科技、物联网、超级计算机、无人机技术、激光科技等领域研发,以专利矩阵构筑技术壁垒。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促进实现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转化应用。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是连接创新与产业的核心纽带,也是培育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一项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才能实现创新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5年是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将专利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助力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专利密集型产业,相关企业要提升专利战略意识与转化运用能力,立足重大应用场景创新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企业的转化应用,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好融合,把科技成果高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多、质量高,创新驱动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由此有了好源泉。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竞相涌现,我国新兴产业前行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有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天下事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