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幻灯片-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抓基层党建促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幸福安康贡献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力量。

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足产业转型升级文章,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创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忙在产业线上,让群众富在产业路上,让乡村全面振兴依托在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上,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小支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车轮”,真正让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依托“两新”组织和“双培双带”机制,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致富带头人,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同时,探索创建“人力资源经济合作社”“人力资源创新合作社”“人力资源创业合作社”,村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机制和分配机制,整合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搭建农民群众就业、创业、创新平台。同时,要注重选派“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真正让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以“小行动”激发干事创业“大作为”,搭建政企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先锋领航”“先锋服务”行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搭建政企沟通交流的“连心桥”,让党员在产业发展一线“大显身手”,让党员干部到项目建设一线、产业发展一线、产业转型升级一线、产品销售一线、灾情险情一线,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证产业发展项目顺利实施。

以“小产业”带动特色经济“大发展”,建设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带。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发展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布局推动各村“一村一品+X”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建好县城和乡镇“家门口务工车间”,圆基层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就业梦,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特色化、标准化、组织化、绿色化、规模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带,实现产业发展、群众致富、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这一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基层党委政府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的主导力量和中流砥柱,要锚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这一目标,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中抢抓机遇、把准方向、谋好思路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找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动力源和着力点,以党建引领奏响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最强音。

抢抓机遇,找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立足辖区内环境、地理、人文、资源等优势条件,坚持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放在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按照党建引领、科技助力、数字赋能、低碳转型的思路,推动传统产业集中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进,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乡村拥有的优质耕地资源和广阔土地生产力发展空间优势,实施以各乡镇为重点的绿色农业示范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反季蔬菜、甜脆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生猪肉、黑山羊养殖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建立合作社,着力在野生菌、天麻、重楼、黄精、萝卜、茶叶等特色产业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提升产业产品价值和附加值,积极发展壮大长寿仁豌豆、荷包豆、朝天椒、紫甘蓝、早蚕豆、反季玉米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农村产业产供销一体化新高地。

把准方向,激活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新兴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集中体现。推动现代新兴产业体系蓬勃发展,首当其冲要聚焦“准”,靶向发力才能有的放矢。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培育发展“土特产”为重点,努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种植业、养殖业,努力挖掘地方优势特色,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多形式经济发展,形成能够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并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路子。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充分利用各乡镇资源禀赋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情特色、饮食文化意蕴等优势,深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项目辐射潜力,积极主动融入省、州、县旅游环线圈,重点打造“野生菌王国·魅力南华”“生态美食城·温暖南华”“九府通衢地·活力南华”“创业福地·幸福南华”“旅游胜地·美丽南华”等乡愁品牌,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举办好各种民俗民间文化节活动,在发展好野生菌经济、美食经济、物流经济、手工艺经济、服务业经济的同时,注重发展好文旅经济、农旅经济、彝绣经济和民宿经济等。集中力量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保证耕地质量和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同步提升,激活新兴农业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组织化、品牌化、融合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谋好思路,划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的路线图。当前,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划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的路线图。积极主动做好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省、州、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康养业等产业发展格局,抢“新”布局,寻找切入点,挖掘“新”亮点,融入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培育等潜力产业。力争通过党建引领未来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和高端品牌,实现未来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

着力聚焦重点领域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着力聚焦“产业链条延长”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延伸延展延长农业农村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总体思路,打破产业层次与价值利益链的藩篱,着力推动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注重促进农业农村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注重促进农业农村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的价值创造和就业吸纳能力;要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这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措施。要积极探索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融合,并与工业、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业等多元化业态进一步融合,形成“农业农村+”“农产品+”“农业农村产品+”等多业态发展态势。要注重农业农村多功能性的开发与利用,结合本地资源环境条件推动农业农村多功能开发、多维度融合、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发展和多元价值实现。

着力聚焦“产业保障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社会主体的投资、致富、示范引领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规划、示范引导和投入撬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引导社会主体发挥投资引领、产业融合引领、创新创业引领、带动致富引领作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相关职能赋予市场和市场组织;要完善产权制度,向市场主体赋权赋责,实现投资、融合、创新、创业等要素市场化。要以政府主导构建与市场制度相匹配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要素组合、主体激活、产业竞争、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创新示范作用,注重培育和凸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农村主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聚焦“产业科技支撑”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为提升乡村产业创新能力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步伐,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作用,是提升乡村产业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农村技术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农村技术体系,依靠科技应用主体对技术进步的适应能力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力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村”“互联网+现代产业”等信息技术,结合地方农业农村产品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等产业模式。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对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鼓励探索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鼓励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和金融、保险、社保等部门协同发力,帮助农业农村主体增强抵御风险的耐性和韧性。要加强农业农村企业与农业农村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联结,引领带动农业农村企业及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着力聚焦“产业主体培育”促进新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农村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要以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更多更好更有效参与并分享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收益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要培育培强新型农业农村组织,帮助和协助他们从传统的农业农村生产组织和主体中超脱出来,切实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要创新出台创业融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为新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更为便利、更为有效、更为快捷的信用担保,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新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持力度。

着力聚焦“产业利益分享”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通过构建紧密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可以让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并获得稳定的收益,进而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要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户合作社对接大市场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存等机制制度,以实现参与经营合作各方利益为纽带,以追求最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各方投入为基础条件搞好利益分配和再分配,增加参与农户的收入分配比重。要结合各乡镇实际和良好民风民俗特点,以壮大产业、提高产业质效、确保产业利益分享为导向,创新创造利益分享具体形式,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积极依托农业农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庄园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多元利益联结分配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技术创新、风险共担等利益联结分配模式充分实现农户与其他农业农村主体的合作和利益共享,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作者:孙学祥)

推荐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