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灯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始凿于北齐,明代进行扩建,寺内有14个洞窟,规模宏大,共500余尊摩崖造像,雕凿精美。

冯开平已在这里守护了30年。他先后担任过金灯寺文物管理员和金灯寺文管所所长。退休后他选择留在寺中,做一名普通的守寺人。每一天,冯开平排查各个角落,记录、监测文物情况,检查监控,打扫卫生,向游客介绍历史文化……

1995年,冯开平被派到金灯寺看护文物时,面对的是无水、无电、无信号的生活和猖獗的盗贼。随着政府对文物修缮、保护的重视,如今的金灯寺越来越好。2008年,寺里安装了监控设备;2015年,国家开始抢救性保护金灯寺文物;游客逐渐增多,老冯也不再是孤身一人,还多了几名同事与他一起守寺。

30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岁月在老冯的脸上刻下沧桑沟壑,对金灯寺的守护变成了他难以割舍的牵挂。老冯说,只要还能干得动,他愿意继续跟他的“文物老友们”为伴。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外清扫地面。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拍摄的金灯寺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外的观景平台眺望远方。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3月26日,冯开平坐在石头上休息。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打扫卫生。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 冯开平(右)在金灯寺水陆殿为游客讲解。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水陆殿擦拭佛像。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工作间隙,冯开平在金灯寺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内巡查。 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内巡查。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拍摄的金灯寺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水陆殿内。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查看一处摩崖造像的保存状况。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外清扫地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水陆殿擦拭佛像。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3月26日,冯开平走在通往金灯寺的山路上。 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3月25日,冯开平走出金灯寺水陆殿。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外的石塔林巡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3月26日,冯开平在宿舍休息时用手机观看家人的视频。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