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这场会见,释放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音。
习近平对国际工商界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致力于对华合作表示赞赏。习近平指出: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中国有句古话,‘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今天的面对面交流能使我们加深了解、增进友情、增强信心。愿同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的外资企业一道,在中国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上扩大合作,共同书写互利互赢这样的一个新篇章。”
此次高规格会见,参会人数多——共有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见;覆盖范围广——参加的企业分别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美等,领域涵盖科技、制造、能源等。
央视画面显示,参加此次会见的有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美国黑石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会长丰田章男,法国兴业银行董事长司马吉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确定性、稳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企业都在寻找更加确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而中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不妨来看三个关键词。
第一,“稳”。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去年实现5%的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第二,“新”。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突破不断涌现,不断为经济发展赋能。另外,巨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产业配套、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中国市场吸引力不断上升的重要因素。
第三,“开放”。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最近这几天,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到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再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虽然场合不同,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此次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在这次会见中,有7位外企高管发言,包括:
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芮思博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
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
日本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
韩国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
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业务覆盖的领域也各不相同,有国际性速递集团、汽车制造商、生物医药企业、半导体制造企业、石油公司等。
政知君注意到,上述多个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早,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20世纪60年代,日立公司来到中国;1982年,赛诺菲在中国开设办事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84年,联邦快递进入中国市场;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于2005年正式开启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等。
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习近平强调,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工商界代表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华投资合作,深耕中国市场。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中国将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说:“我们相信中国仍将是全球投资首选地。”
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思博说:“我和其他外国企业将会继续发挥这一作用,就是‘构筑桥梁’,构建民间交往的桥梁纽带,超越政治影响,造福人类。”
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用中文说:“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事实上,外企正在以实际行动对我国投出“信任票”。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
2024年12月,“赛诺菲投资10亿欧元在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的消息引起外界关注,这笔10亿欧元的投资是跨国药企首次在国内布局生物制剂原料药生产。
今年3月27日,康林松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到,“过去10年间,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如今,我们正继续投入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用以进一步丰富中国‘智造’阵容,提升本土研发实力。可以预见,中国市场仍将是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