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产业出海的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浙江文化产业出海的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全球文化竞争与融合加速重构的当下,浙江以“八八战略”为引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国际化新路径。从宋韵文化海外破圈到影视产业的全球布局,从数字文创弯道超车到文化贸易体系化建设,浙江文化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数字赋能、文化破壁、生态协同”的国际化路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浙江方案。

数字赋能:构建“文化+科技”出海新模式

浙江敏锐把握数字时代机遇,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创作、传播与交易全链条,构建起“文化+科技”的出海新模式。一方面,通过AI、VR、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内容生产,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如浙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通过精美绝伦的东方美学、精彩纷呈的中国神话故事、酣畅淋漓的游戏体验,让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元和精彩,全球玩家突破2800万,销售额突破90亿元。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平台重构国际传播渠道,通过TikTok、YouTube等社交媒体矩阵精准触达海外Z世代。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华策影视集团已累计将15万小时中国影视作品发行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包含112个频道的内容矩阵,上线10000+视频,累计吸引622万粉丝,观看次数突破10亿。这种“技术驱动内容、平台赋能传播”的范式,不仅降低了文化出海的门槛,更以年轻化、互动化的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出去。

文化破壁: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鸣”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重申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文明互鉴的推动者。真正的跨国文化传播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要在文明互鉴中构建文化认同。其一,以“中国叙事+全球表达”创作具有国际共鸣的内容。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浙江卫视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共同制作的英语纪录片《宝藏》,依托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成果,在中文版纪录片《盛世修典》基础上,以海外受众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探寻中国审美的国际表达之路,呈现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精神传承和绘画中蕴含的中国价值观,并在文明交流、文明互鉴的理念下观照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气派,引起了海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上线不到两周,关于《宝藏》的节目话题、短视频全网总曝光量就达1500万次。其二,布局海外文化阵地。浙江婺剧团在德国、西班牙、安道尔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携精彩剧目亮相法国巴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国外成功举办巡展十余场。其三,推动“文化+电商”“文化+旅游”融合出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文创产品,同时以“宋韵杭州”“水乡乌镇”等文旅IP吸引国际游客。这种“内容共鸣+场景渗透”的范式,让浙江文化从“符号输出”转向“价值共享”。

生态协同:服务型政府搭建产业生态

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优秀文化走出去,推动国潮精品、影视出版、文创动漫等优质产品出海。浙江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资源整合,构建了“政府掌舵、企业扬帆”的出海生态。如杭州临平区持续推出微短剧产业新政并配套1亿元微短剧基金“大美临卓”,加强微短剧产业发展引导力度及融资保障,推出“无感兑现”政策,企业无需申报即可享受补贴,降低出海门槛。和临平区有业务深度合作的九州文化,于2023年底上线了海外短剧平台ShortMax,一年多内累计下载量超过1亿。以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服务载体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则针对出海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打造服务品牌“杭海学院”,为企业提供从内容审核、海外参展到财税合规的全流程服务,覆盖240余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赋能破解了文化出海的“技术鸿沟”,文化破壁跨越了“文化隔阂”,生态协同打通了“制度堵点”。面向未来,浙江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浙江故事成为全球文化版图中的一抹亮色,为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提供示范引领。

【作者为浙江省海洋发展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宁波财经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