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开春以来,在娄底经开区某啤酒公司原厂区,星源电气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工人忙碌;在娄底经开投资管公司原厂房,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出货车间里,扫码、绑盘、打包,一块块储能电芯被整齐摆放在包装盒内,即将出库发往各地。这是我市盘活土地资源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改革创新、分类施策、精细管理,确保存量闲置土地总量持续减少、新增闲置土地有效控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我市“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工作”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示范案例(全国22个,全省唯一),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高位推动,一事一议去风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将闲置土地处置、园区三类土地清理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指挥部重点工作范围,予以高频高位推动。自然资源等部门责任到人到岗,全力推进存量土地处置攻坚行动。面对土地处置可能带来的信访维稳、营商环境、法律诉讼、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我市采取“改革评估备案”方式,将需要回收土地的历史背景、资产评估、决策流程、问题风险及解决办法,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报纪委常委会备案。目前,已完成5家企业共计1061.32亩历史遗留闲置土地回收工作。
全面清理,一库一单摸底数。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我市对历年来土地批、供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分析,建立涵盖地块登记、现状、规划、运营状况等信息的存量土地资源数据库。同时,采取查权属、验合同、核文件、察实地“四结合”方式,对城区、乡镇、产业园区存量土地进行拉网式清理,全面摸清本区域存量土地的总量、类型、空间布局、产生原因、盘活潜力等,按照国家政策调整、原有规划变动、未按规定交地和企业经营分歧、运营困难等因素分门别类建立专门台账。此外,利用无人机每隔15天自动开展空中巡查,对全市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掌握每宗土地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情况,有效推动项目及时开工建设,避免新增闲置土地。
精准分类施策,一地一策强处置。针对闲置土地成因复杂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原则,精准定性、分类施策、明确责任,确保处置工作科学、精准、有效。通过逐宗现场核实,将闲置土地按成因划分为“规划调整未落实、建设计划未纳入、资金未到位、拆迁遗留未解决、其他周边矛盾未处置”等5类,分类制定处置方案,报市政府专题研究,一地一策,依法处理。2024年,我市通过“土地超市”上架再整合挂牌出让成交25宗、822亩土地,成交金额4.06亿元。
腾笼换鸟,一园一体齐盘活。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是解决存量问题,更是为未来发展腾挪空间。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注重增量逐步向注重挖潜、盘活存量转变,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已成为我市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娄底经开区通过经济、法律、帮扶等多种手段,分门别类对26家停产企业土地进行盘活,盘活面积1000余亩。如某啤酒厂因业务布局调整,厂区关停,导致土地闲置。娄底经开区收回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支撑。(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浴涛 通讯员 王高利 刘晓 邓宪其)
天下事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