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不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金色名片”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中经评论:不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金色名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近日在全党展开。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锣密鼓部署相关学习工作,“注重实效”被视为关键。

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深刻改变中国。“动真格”是许多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再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四风”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久久为功推动化风成俗,更焕发出神州大地上的新气象。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更多资金被用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民生;光盘行动减少餐饮浪费,守护粮食安全……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刹住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纠治了,作风建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影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以违规吃喝为例,一顿饭、一杯酒,看似稀松平常,但很多时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伴随利益勾兑、权钱交易、请托办事。事实证明,餐桌酒桌不清朗,就会污染到办公室、会议室。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那些抑制经营主体活力、损害公平竞争的不利因素,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商交往,界限在哪里?对干部而言,坦荡真诚同企业家交往,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发展难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出圈,当地的营商环境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启示各地:政府的精力和资源重点应放在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刀刃”上,让企业大胆闯、放手拼,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决胜“十四五”、阔步新征程,任务艰巨、挑战不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无论是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还是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抑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使改革所向与群众所盼更好契合。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不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推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将为经济发展的“稳”与“进”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邓浩)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