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路受阻,湘汾酒兴起
资讯
资讯 > 正文
站内

随着茶路和晋商版图的拓展,汾酒工艺扎根“天下第一壮县”湘潭,孕育出湘汾酒的独特风味,香染三湘,名扬四方。

万里茶道上的汾酒标

湖南篇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阻断了福建茶叶北上的运输线路,晋商便将茶源转移到同样产茶的两湖地区,并投资种植加工,湖南益阳的安化黑茶、常德的石门宜红茶、临湘的聂家市砖茶是当时重要的外销茶。这个时期,湖南成为万里茶道的起点,山西汾酒也随茶商来到湖南,促进了当地酒业的兴盛。

安化晋丰厚茶行34位大掌柜合影。该茶行始创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万达家族与安化茶叶世家谌家联合创建。

明清时期,湘潭所在的湘江黄金水路,让其省经济中心的商业地位持续了340余年。明代,湘潭城区得益于港口、驿道之便利,商号会馆林立。到清代,湘潭已经富甲全省,在五口通商前,是中国当时唯一外贸口岸广州的贸易转运地,得天独厚的商业条件招揽来各地商人,山西汾酒等外地优质物产随之进入湘潭。山西、河南、甘肃、山东、陕西北方五省商人在湖南的主营商品之一就是汾酒,乾隆年间,他们一起兴建了北五省会馆——关圣殿。

关圣殿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作为多功能场所,是地方信仰的载体,山陕会馆以及北五省会馆尊关羽为神,关帝庙就成了这些会馆的另一个功能。

邻省湖北的汉汾酒声名鹊起后,其工艺也很快引进到湘潭,酿出了湘潭人的汉汾酒,许多商人在湘潭开设糟坊,专营汾酒,当地称为“湘潭汾酒”“湘汾酒”。后来随着贸易中心转向省会长沙,湘汾酒工艺也普及到全省。

地方国营湘潭酿酒厂出品的半斤装湘汾酒酒标

如今再说起湘酒的历史,汾酒工艺在其中也是重量级的存在。当年计划经济的湖南八大名酒之一——“昭山牌”湘潭汾酒,自1960年投产,1963年、1979年和1982年均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酒,在全国轻工展销会上荣获奖旗,畅销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前夕,“昭山牌”湘潭汾酒的厂名由“湘潭市酿酒厂”变更为“湘潭市酒厂”;后来,产品名也变更为潭州大曲

FENJIU & TEA ROUTE

本期话题

如果你是一位清朝的湘潭居民,

看到晋商带来的汾酒和茶叶,

你会更想先品尝哪一种?

推荐1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开盘暴击

财经连环话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