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月27日消息(记者唐磊)“几十年前,家里老人拖家带口去东北‘讨生活’。现在年龄大了,总是念叨着想回来看看,这不年初我们就坐着火车来山东探亲了,快到年底了,再回东北过年。”2025年春运期间,菏泽开往齐齐哈尔的 K4688 次临客列车缓缓启动,在这趟列车上,李女士带着88岁的外祖母踏上返乡之路,在温暖的车厢里,老人缓缓开口,讲述起一家四代人“闯关东” 的温情故事。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之一。岁月变迁,对于那些曾经为了生活离开山东这片土地的人来说,山东是浓浓的乡思,是记忆里“根”之所在;但生活多年的东北,是割舍不下的牵挂。春运期间,一趟趟临客“绿皮车”,不仅连接着一个家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为两地经济互促发展架起一座座“冰雪联通桥”,实现了“热情东北”与“好客山东”的双向奔赴,赋予了“闯关东”新的历史意义。
“各位旅客上下铺时请抓稳扶牢”“背包里的水杯请拿出来,以免滑落”。济南客运段列车员刘洋洋一边巡检车厢,一边帮助旅客将随身携带的大包小包放置在行李架上。“睡上两觉就到地儿了”“车厢里还挺宽敞,也不挤”。车厢内,旅客或坐或躺,有些性格开朗的邻铺旅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仿佛许久不见的朋友。
列车发动后,列车长唐红军带领班组职工开始进行全列车厢的安检查危,“您好,接开水时不要接得过满”“放在小桌板的东西记得把盖子盖上”……今年已经58岁的他,已经安全值乘42年,随走随嘱咐早已成为习惯。
记者了解到,K4688次临客列车单程运行32小时28分钟,从山东一路向北,车外气温也在逐渐降低。虽是中午时分,但车窗上早就是一片雾气。窗外的风景不断闪过,但扑鼻的饭菜香却不停钻入乘客的鼻子中。车上厨师会充分调研旅客口味偏好,综合饮食习惯差异,制定出一份极具地域特色且菜品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涵盖把子肉、清炒虾仁、木须肉等12类菜品、7种套餐。厨师团队还会依据旅客反馈,对菜品口味持续微调。一位来自锦州的旅客赞不绝口:“现切现炒的热乎菜,一下就把我想家的情绪勾起来了!” 扑鼻的饭菜香背后牵动着车上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过年,我请了一个月的假,特意带她感受一下东北特色文化。”列车上,一对情侣正在精细地计划着此次行程。“一直在社交软件上刷到壮观的冰雪大世界,诱人喷香的齐齐哈尔烤肉,充满地域特色的东北洗浴,还有饱经岁月的历史古迹,都深深吸引着我。”女生告诉记者。
当行驶的列车穿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村庄,时间已经来到深夜,卧铺车厢里,大部分灯光已经关闭,只有走廊的小夜灯发出微亮却充满暖意的灯光,此起彼伏的呼吸声不断传来。此时,乘务员赵彤尽可能放慢脚步、放低声音,对综合控制柜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他告诉记者,乘务员每三个小时会巡视一次车厢,重点对旅客接触较多的车厢门、电茶炉、卫生间、行李架、脚梯、衣帽钩等生活设施进行巡检,确保状态良好,满足旅客使用需求。
巡检期间,列车员许鸿锐低声唤住赵彤,“赵哥,2车有位老年旅客反映夜间有些冷,麻烦给他调节一下温度。”“好,我马上过去!”黑夜里,赵彤脚步轻盈,熟练地穿梭在各车厢之间,每走过一节车厢,他都会随手轻轻关好车厢门。“到了晚上,旅客睡觉时对声音、温度格外敏感,我们随手关门,不让凉气入侵,以免惊扰到旅客休息。”唐红军介绍,列车越往北去,温度越低,不仅要根据旅客需求动态调整车厢温度,夜晚还要安排乘务员在车厢边座值岗,旅客需要帮助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列车工作人员。
凌晨4时,列车仍在疾驰,窗外寒风凛冽,月光透过车窗洒向温暖的车厢。车厢内却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熙熙攘攘的洗漱间里,大家刷牙、洗脸,随后返回车厢收拾行囊,等待列车到站。随着列车缓缓停靠在齐齐哈尔的站台,这一趟32小时28分钟的旅途也画上了句号,乘客们背起行囊陆续走出站台,奔向各自家的方向。零下20多度的站台下,冷风顺着衣服间隙不断涌入,赵彤与工友正在进行列车站折作业,这是列车开行以来,他们完成的第6次机车换挂(转向)作业。他们脸冻得通红,手上的利索劲却不减分毫。随后,他们跟随列车一起进入当地检修库,进行库内整备作业。“车在人在,我们要在车辆回程前对车辆状态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列车随开随走。”赵彤说。
北方的冬日太阳总是出来得晚一些,虽未见太阳全貌,但天边橘红色的天空昭示着太阳即将升起,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而对于K4688次临客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他们成百上千次“闯关东”中平凡一次,也是值得铭记的每一次。
鸣谢单位:国铁济南局济南车辆段、国铁济南局济南客运段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