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一年前,上海的口碑还停留在“沪国签证”的阶段,人人得而笑之。
那时候,人们总在调侃“一碗面218,赶紧卖给上海人”。
而现在,上海摇身一变,站在扬我国威第一线。
一切都要从黄浦江边来了个首尔人说起。
沪币找到了最懂它的韩国人。
去年11月份,中国开始试行对韩免签政策。韩国年轻人纷纷打飞的到上海过周末,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12月,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进出境韩国籍游客超13万人次,路过仁川机场的国人都惊呆了:登机口全是准备去上海旅游的韩国人。
当韩国人登陆上海滩之后,最高兴的是那些常年在沪上街头游荡的街拍摄影师们,他们的内存卡都快拍满了。
大量韩国游客的照片流出,人群中,韩男韩女的精致流水线穿搭总是会被一眼识别。
韩女拥有整齐划一的水光肌,精致的妆容与长卷发,韩男人人身穿长风衣,尤其是从韩漫中走出来的“顺产发型”,让围观的网友又找到了新乐子,嘲讽韩男是“打扮精致的徐志胜”“再怎么造型也像村口的二柱子”。
只要在社交媒体上看几个韩国网友vlog,你会发现:
一生做攻略的亚洲人,走到哪都是相似的路线。
就像中国人走到北极圈都会打卡同一家小红书网红店,韩国人来上海玩,用的也是同一套模版。
在YouTube上,韩国人的上海vlog大多长着相似的面孔,像是在完成某种神秘的特定任务:
吃“很久以前”羊肉串,吃海底捞,吃麻婆豆腐,吃小笼包,吃红烧肉。
然后在武康路、外滩、东方明珠、新天地打卡照相,在上海迪士尼激情购入疯狂动物城周边。
食色性也,来中国吃饭,是韩国人旅行清单的第一项。
分享一个有些颠覆认知的冷知识:在韩国人眼里,最有名的中餐店是连锁烧烤“很久以前羊肉串”。
有人或许会问了,上海特产压根和羊肉不沾边,想吃正宗的烧烤怎么也得往西北去,他们怎么就认定了一家中国人并不在意的连锁店?
因为羊肉串+青岛啤酒,在韩国人眼里就是中国特色美食第一名。
大多数韩国人是在综艺节目里被种草的,在2015年的韩国综艺节目《SNL Korea》中,演员郑尚勋就喊出了一句代表性台词“羊肉串要配青岛啤酒”。
至于“很久以前”如何从一众烧烤店中脱颖而出被韩国人选中,较为合理的原因是明星效应。韩国女团T-ARA成员朴孝敏曾晒出在“很久以前”吃饭的照片,韩国主持人全炫茂在小红书上表示这家餐厅是“最好的美食店”。
北京的烤鸭,上海的生煎,广州的虾饺,但韩国人偏偏掏心窝子喜欢吃一家连锁烤串:“我们最爱的其实就是没有羊肉味(膻味)的羊肉串。”其实韩国人自己也知道,这家店在本土中国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名店,但耐不住被韩国本土带起来的风潮。
在资深老饕看来味道平平,但对于韩国人来说,恰好就是他们喜爱的“没有膻味的羊肉”。
再加上门店服务到位,环境设施相对更加现代化,全自动烤串机颇有趣味,菜单也特地准备了韩文版本,餐后还会赠送牛奶小雪糕——这些元素加起来,迅速在韩国人的社交圈内形成传播,被盛赞为“人生必去的羊肉串店”。
几位韩国头部网红亲自打卡,在额头上贴上了“很久以前”标志性的降温贴,直接将泼天流量送给了这家连锁烤串店。哪个韩国小女孩能忍住不去拍一张网红同款“降温贴+扎啤杯”照片?
这么说吧,现在在上海的“很久以前”门口等位的大多是韩国人,靠近“很久以前”就像走进了韩国街。
除了连锁烤串店,海底捞也是他们旅行清单的必选项。
正宗川渝人对海底捞嗤之以鼻,傻老外看见海底捞激动得不要命。
网友曾经调侃“海底捞小料台堪比韩国国宴”,事实上,他们确实对海底捞的认可度相当高,很多韩国人飞机一落地就在寻找海底捞的倩影。
除了吃火锅,海底捞特色庆生环节也让爱看热闹的韩国人直呼过瘾,被他们称作“用餐氛围最好的地方”。
在韩女vlog里,除了很久以前羊肉串和海底捞,“上海姥姥家常饭馆”也是三大金刚之一。
这是一家上海本地人看到都会破防的小店。那么多正宗本帮菜不吃,偏偏挑了一家不南不北的家常菜馆。
上海姥姥本就是一句非常杂糅的表达,因为上海方言从不说“姥姥”,离谱程度相当于北京囡囡、沈阳老豆、广州铁子、河南嬢嬢。
其实取这个店名,是因为创始人姓劳,叫“老劳”,取谐音,实际上真的是上海人开的饭馆,结果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家店被上海本地人在大众点评上喷成了筛子。
合理怀疑,这家店里可能没有几个中国人。或许是因为菜肴更贴近东北亚的统一口味,上海姥姥现在已经变成韩国驻沪办特供大食堂。
每个韩国人都会说的一个单词就是“红烧肉”,在上海姥姥菜馆,已经有了固定的韩国人打卡三件套,只要开口说韩语,直接一份套餐招呼:红烧肉、麻婆豆腐、炒青菜。动辄就是“好吃到旁边死了人都没发现”,看上去并不是很麻辣的麻婆豆腐,能让他们称赞成人生最美味的菜肴。
但爱做攻略的韩国人,也并非找不到真东西。
本地人推荐的莱莱小笼,门口排满了韩国人,让当地朋友大为震撼。
有韩女穿着全套香奈儿前往小杨生煎打卡,还有人找到了更地道的大壶春。
黄河路上的国际饭店蝴蝶酥,排队队伍里也有韩国人,一买就是几大塑料袋。
韩国人闹出的笑话也很幽默。
有个女生吃烤鸭的时候,竟然把垫在笼屉里的纸当成了卷鸭肉的饼吃掉了,吃完还吐槽味道不对劲。
还有两个女生找不到很久以前羊肉串,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家东来顺,对着铜锅面面相觑:“这个像汤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最后只好学着隔壁桌的人,把生肉涮进了锅里,吃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
针对咖啡茶饮赛道,韩国人也有自己的打卡路线。
他们通常会将星巴克甄选上海烘焙工坊当作其中一站,抱着参观景点的心情游览这家全中国最大的星巴克。
而中国年轻人追捧的来自广西的阿嬷手作奶茶,不知为何也被韩国人知道了。门店动辄就排队2个小时以上,韩国人急得就差找黄牛抢号了。
如果实在抢不到阿嬷手作,他们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喜茶。尤其是“轻芝多肉葡萄”最受韩国游客喜爱,因为果茶在水果不多的韩国也算是另一种“奢侈品”。
霸王茶姬凭借与Dior花纹相似的包装袋,让韩国人青睐有加。Manner咖啡凭借其低廉的价格,给离不开咖啡的韩国人一些小小的物价震撼。
最有趣的是一个韩国男生,一路都提着一点点的外卖保温袋,因为他发现奶茶袋既能装东西,还有魔术贴能封口,外观还很漂亮——不得不说,他学到了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精髓。
大名鼎鼎的新天地商圈,如今更是一个巨大的韩国人捕捉器,是每一个韩国人进入沪国的新手村。
由于新天地的欧式味儿太冲了,韩国人喜不自胜,纷纷前往拍照打卡。尤其是上个月恰逢圣诞节,各个商家拼了命地拗圣诞造型,户外就餐区一秒穿越巴黎,韩女打卡更是目不暇接。
新天地昂贵的白人饭,月薪二万的人顶多咬着牙吃一顿,反观韩女基本上人人都打卡,并且她们觉得价格并不贵,很合理。
到了晚上,除了打卡外滩万国建筑群和东方明珠,大部分韩国人会选择去豫园拍照。
古建筑群在夜晚格外璀璨出片,更重要的是这里很有“中国”的感觉(虽然这种中国感更接近迪士尼的动画片里的东方味道)。
除了豫园,大部分韩国人还会选择去田子坊转一圈,在国人看来“全场义乌10元店”的摊位前,韩国人买得不要太开心。“我在田子坊很想你”的路牌下面长满了好奇的韩国人,据说田子坊的商家们已经学会韩国话了。
韩国人长了一双善于发现ins风的眼睛,随便往路上一蹲就能出片,小红书女孩看见了连夜做笔记。
一家平平无奇的“吕鑫烟酒便利店”,竟然在韩女的镜头下面变成了时尚度拉满的ins风照片。
韩女或许也不知道“上海供销”几个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水果摊和烟酒店让她们把上海拍出了比巴黎还精致的一面。果然,真正懂上海的人只有韩女。
这让许多人不禁陷入沉思:原来我们在日本韩国街头拍出来的ins风照片,背景文字的意思很可能是公共厕所。
其实ins风的核心在于,背景一定要有自己看不懂的字。
除了烟酒超市和商店水果摊,连韩国女明星来拍摄时尚海报,都会怼着“学校”两个字一顿猛拍,这下所有人都领悟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母语羞耻症”。
曾经是我们出国对着日文韩文拍照,而今位置第一次发生了反转,武康路的路牌反而变成了打卡景点,台铃电动车也没想过自己会变成ins风背景图,她们甚至把共享单车都拍出了大片的感觉。
除了吃饭拍照,韩国人的行程里还有一项必备的打卡项目: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你路过黄浦区马当路,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来参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韩国人。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历史景点,但却是韩国来华不得不去的圣迹。
该旧址是1919年4月1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时的所在地。1992年7月,修复后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开始接待来访者,并于1993年4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历任韩国总统访华时均会前往参拜。
韩国人来华旅游,是真金白银的促进消费。
所谓“沪币等来了最懂他的人”并非空穴来风,真有几个韩国有钱人在上海花了一辆奥迪的钱吃了顿晚饭,罗曼尼康帝说开就开,16块钱的特惠快车他们不屑一顾,113块钱的豪华专车说走就走,完事儿还要说一句:太便宜了,非常划算。
首尔赚钱上海花,韩女韩男笑哈哈。
中国女生去韩国爆买olive young,韩国女生在中国大逛Harmay买小样,大家都有逛街必去的地方。但韩国网红们在bm和国产轻奢品牌shushutong大手一挥,消费力仍然让国人倒吸一口凉气。
古着店,买手店,咖啡店,甜品店,甚至连街边开美甲店的老板们也借着这波韩流的东风赚到了钱。沪币第一次找到了它的知心爱人。
位于南京东路的名创优品全球一号店,也让韩国游客们冲到了延迟闭店。毕竟哪个国家的女生能抵挡得住单价才几十块钱的玩偶娃娃和盲盒呢,这不是掉进两元店的窟窿里了吗?
小米的家电集合店也被韩国人占领了,一百块钱出头的电吹风让他们再次被中国物价震撼。
就像国人去日韩也会打卡当地特色便利店,韩国人来了上海,照样也会在上海便利店里美美出片。
没想到,上海的终极攻略还是要去韩国人那里找。
韩国人买得开心,另一些人或许要急了。
让国内网友冷嘲热讽了许久的“沪国物价”,到了韩国人眼中,竟然变成了“好划算”“真便宜”的捡漏宝地。
几千元一晚的市中心酒店,窗外的景色永远是东方明珠,景区20元一根的草莓糖葫芦全款拿下,动辄300元的白人饭套餐,80元的冰激凌,50元的咖啡,他们通通无痛接受——在韩国人看来,中国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好地方。
在韩国的社交平台上,看到的标题都是:“中国的物价真的很绝”“高性价比旅游参考”“去上海太划算了”。
看一眼韩国的人均GDP和最低工资,大家都沉默了。
到底该笑韩国人来上海美滋滋地花冤枉钱,还是该笑自己工资低呢?
如果说韩国人接受了沪币,我们还能安慰自己“他们人傻钱多”,那么一条关于“韩国人说在上海没看到豪车”的流言四散传播后,看乐子的中国网友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民族情绪占领了智商高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必须让他们见证一下真正的财阀和继承者。
于是“沪爷出击”的狂欢彻底吹响号角,一场无可避免的摩擦发生了。
平时老老实实泡吧花钱的富二代们,终于获批了光明正大上街炫富的机会,恨不得把自己家的所有金银财宝都摆在柏油路面上。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他们终于得到了一次露出水面的机会,至少这次,他们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投射——哪怕坐在豪车上的人不是我,也满足了我饥渴的集体认同感。
武康路就像随时要进行一场豪车阅兵,有钱人被莫名其妙的民族荣誉感pua得像孙子一样,换个好听的说法是“富二代沪爷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国赛道”。
一场闹剧又变成了互联网的赛梗会。包括但不限于:
沪上豪车车友会发布排班表,三班倒抢占内环停车位,200万以下的车主请自行离开;起不来的沪爷前一天晚上就把车停在梧桐区,然后再打车回别墅就寝;从前的沪爷沪奶一周5次酒吧,现在的沪爷沪奶们一周6个早八;沪爷沪奶们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苦就是大冬天开敞篷,都冻感冒了,保温杯里的冰美式都换成了板蓝根;为了撑场面,爱国沪爷连夜提了一辆布加迪威龙;开保时捷进入武康路,就相当于国宴上放牛栏山。
老奴文学再次闪亮登场,来自天南海北ip的网友纷纷在民族大义面前朝富二代们下跪作揖:老爷多穿点,千万别着凉了。加油啊沪爷们,扬我国威就靠你们了。要么就是顾影自怜: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番茄小说,只有我活在余华的世界里。
用劳斯莱斯幻影接送孩子放学的家庭主妇也忍不住去武康路兜一圈,500万的豪车被同胞团团围住的那一秒就值回了499万。还有不自量力的中产网友想要加入爱国豪车方阵,结果被真正的富二代劝退:你外地车牌,进不了内环。
和这些年我们已经看惯的传统欧美背包客不同,中国网友的舆论场,更在乎的其实是同在东亚语境下的韩国游客。
就像你月考不会在乎重点班的同学又答了多少分,但隔壁班的成绩还是忍不住瞄一眼,要是自己考得比对方好了,那更是要大肆宣扬三天三夜。
这就像是一种东亚内部的国力军备竞赛,韩国人到底有没有被沪爷震撼不好说,但是韩国网友的嘴并没饶了各位,互联网又没加盖,好事坏事都能传千里。
而这种在武康路炸街的行为,已经迅速在韩网上被归结为一个词:中味。
“那么多富翁的话,就别免费看韩剧了。”
“谁不知道上海人活得很好,有必要这样?”
“他们无论如何都想得到韩国人的认可。”
“他们以韩国人为对象进行才艺展示。”
属于韩国人的震撼时刻也不是没有。
比如街拍老法师未经同意就怼脸拍,滴滴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刷抖音,大街上的行人边走路边抽烟。
其实他们真正喜欢的,是老字号美食,是快乐的迪士尼乐园或者是最普通的大白兔奶糖,仅仅是另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而已。首尔江南区也并不是看不到豪车,韩国人当然了解财阀的威力,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对财阀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好感。
人们在美国街头见到豪车习以为常,在一个最低月薪2000元的地方见到豪车当然会惊讶。
美国人在小红书,韩国人在南京东路。
而这边嘲笑韩国人顺产发型的中国人,恐怕也忘了自己去韩国大米糕市场打卡,拿着炒年糕拍过的照片。
一切场景都让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更加应验。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一想到英国的财富和工业。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沪币之所以在韩国人面前失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区别。2024年首尔最低月薪为1583美元,亚洲第一;2024年上海最低月薪382美元,亚洲第十二。韩国人之所以喜欢上海,是因为在广大国人眼里物价昂贵的沪国,在他们看来性价比很高,周末度个假无伤大雅。
看完这些数据之后,谁还笑得出来?
这是一次打着民族、爱国、国威旗号的宏大叙事与卑微现实之间的冲突。这场极端两极分化的财富分配,是权贵阶级进行的毫无遮拦的财富展演。
回过味的人已经沉默了,淹没在狂欢里的人仍然在鼓掌。他们可以一边为了某个富豪在洛杉矶的豪宅被烧毁叫好,一边又为了武康路的豪车方阵助威,忘记了这两件事,本就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罢了。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每次谈及沪国之怪现象,都不得不提《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即享有某种尊贵的社会、政治或经济地位,同时脱离了具体的生产劳动的人。他们定义了“贵的就是美的”审美规则,不以经济效率为目标,反倒通过炫耀性消费实现浪费和挥霍以巩固社会地位。对有闲阶级而言,为了炫耀而消费是一种特权阶级的生活方式,浪费即是另一种美德的物化。
在人口流动最频繁的部分,消费被最为充分地当作提高声望的手段,人们也最为坚持于将其当作体面性的一个要素。有闲之所以光荣并且成为必要,部分原因是它显示了对低贱劳动的豁免。一个人为了一辆豪车雀跃自豪的同时,或许忽略了豪车旁边送外卖的电瓶车,而自己明明是电瓶车的一员。
有句话如此说:这不是沪爷炸街,这是本该属于你的五险一金、周末双休,是你农村父母本应拥有的更高的养老金,也是你本来应得的福利和保险。或许有些韩国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惜仍然有中国人不明白。他们仍然觉得,这是一种民族情结下必需的身份符号,哪怕这重身份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托举起来的。
由豪车构成的刻奇景观,真的能让韩国人拜倒在牡丹花下吗?
答案已经有了,韩国媒体给这件事的标题是《一场不合时宜的超级跑车秀》。
当韩国人拍出《寄生虫》反思社会阶级的时候,有人还沉醉在用豪车方阵霸凌游客的阶段。一个人越想证明自己的时候,动作越发扭曲。
黄浦江来了个首尔人,阿Q们便无法坐稳矮板凳。普通人站在人行道上,仰望着不属于他们的另一种生活,一边变相对韩国人进行国力展示,一边在小红书上对白人笑脸相迎,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世界的割裂。
当韩国人离开上海,豪车里的人与豪车外的人,又各自散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