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代省长刘捷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要求时,一句“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引发在场代表委员强烈共鸣。
“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带来太多不确定性,但我们还是坚定地选择‘走出去’,增强全球竞争力”“企业搞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虽有压力,但破内卷,唯有创新”……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热议着他们眼中“难而正确的事”。
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笔者理解,就是在推进中面临较大挑战,一旦成功便可形成巨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事。比如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都不是容易的事,都有许多堵点难点需要攻克,但一旦“越过山丘”,便会如鲤鱼跃龙门,打开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这不仅对企业发展很重要,对国家、地区发展亦不可或缺。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复苏成绩可圈可点,但难也是真难。对于浙江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毫不讳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消费回暖不快,民间投资活力偏弱,社会预期和信心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强,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
但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选择躺平的权利,因为背后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是万千企业获得更好发展、万千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便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仔细想想,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11方面重点工作,每一项都不是容易的,但又都是为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不得不做的。新的一年,唯有锚定这些“难而正确的事”,才能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共同富裕先行成色更足、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干好难而正确的事,须怀揣长期主义者的坚定,遏制“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冲动。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省情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好高骛远、贪大求洋。也因此,干好难而正确的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迎面而来的,必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无限风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