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用好“标准尺”让科技人才尽展才华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地评线】飞天网评:用好“标准尺”让科技人才尽展才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近年来,科技界不断健全人才分类分层评价机制,让科技人才在专属“赛道”尽展才华,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各地要勇于探索创新,用好多把人才尺子,激发各类人才主动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用好人才“考核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何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并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要用好人才“考核尺”。一些地方及时下放职称评审权,让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在职称评审中推行分类评价,打破简单看论文、经费、奖项等指标的评价方式,探索科研岗位按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分类评审。以高校为例,由于各类人才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地域差异比较大,科技人才的能力、潜力和贡献也各有侧重,显然,高校对对人才的标准把握更有发言权。探索下放人才评价自主权,让“谁使用、谁来评”,有助于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各地要坚持“授权松绑”原则,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让人才的活水汩汩而流。坚持科学分类,突出差异性,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让各类别的考核重点各有侧重,让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

用好人才“分类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更加重视高质量人才引进,为招引到更多货真价实的人才,要用好人才“分类尺”。从高校人才引进来看,一些高校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常规岗位聘任,针对不同学院建设目标,开展“一院一策”“一类一策”岗位设置,支持和鼓励教师“分赛道”“分类型”聘岗,实现“人岗相适、分类卓越”。从设置应聘竞赛指导、实验教学、专业负责人等特设岗位,到设置“成果转化特设岗”,聚焦高水平成果转化和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成果转化收益支持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等机制,通过“长聘”岗位,配套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保持动力、持续发展。根据岗位设置体系变化,优化职称评审方式,兼顾教育教学类、重大工程类、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等不同类型教师特点,丰富教师职称晋升通道,提升了长期在教学一线教师的获得感。

用好人才“评价尺”。为帮助青年人才成长,激励人才在全学术生命周期保持内生动力,近年来,一些高校探索建设学术荣誉体系,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人才评定的渠道。学术荣誉体系与现行的职称等人才评价方式平行,是后者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打破年龄、资历、“帽子”等条条框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建设学术荣誉体系,衡量申请人的学术潜力和成就是关键。对此,一些高校通过优化评审流程、简化申报材料、找准同行专家等方式,努力确保评出的每一位人才都经得起检验。经过摸索,学术荣誉体系得到一致好评。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要以此为契机,在激发人才动力活力的过程中,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持续深化改革,让人才的评价标尺更加精准务实,让更多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蒲都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