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拿马到格陵兰:“疯狂人理论”下特朗普扩张言论的背后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从巴拿马到格陵兰:“疯狂人理论”下特朗普扩张言论的背后

引言

在国际政治常规的叙事里,国家边界的变化往往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与慎重的外交谈判,极少出现堂而皇之的武力威胁或单边宣示。然而,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近期关于将加拿大“并入”美国、对格陵兰岛与巴拿马运河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手段的言论,却似乎把当代国际秩序最不寻常的一面放大到了公众视野里。这些观点既突兀又高调,恰似一把利刃刺破了既有的地缘政治平衡,也将外交辞令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差距再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究竟这些看似激进的扩张主义表态,是源于特朗普一贯的“震撼式”谈判策略,还是暗示美国可能真的迈向新的单边主义冒险?国际社会与国内舆论对此莫衷一是。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梳理“特朗普式扩张言论”的由来、地缘政治动机、国内外反应与潜在影响,尝试探究: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与严谨的国际规则下,这些言辞对北美与全球格局究竟会带来何种冲击?又或者,它终将停留在政治噱头的层面?

01

台前:

急剧发酵的扩张言论

1 社交媒体上的“扩张狂想曲”

从2019年以来,特朗普多次发表与美国“扩张”相关的高调言论,其主张和态度在整个时间线上脉络清晰,主要围绕着“购入或兼并格陵兰”“将加拿大变为第51州”“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以及更改“墨西哥湾”名称等议题展开。

2019年8月16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白宫知情人士的话消息称,特朗普正考虑购买“一处新房产”-格陵兰岛。据报道,特朗普多次向其顾问咨询美国可否购买该岛,并饶有兴趣地聆听了关于该岛资源及其地缘政治意义的讨论。在讨论的问题当中,包括扩大美国在北极地区军事存在的可能性。当时,丹麦与格陵兰方面立刻表示强烈反对。

而这一波“扩张言论潮”的开启则与特朗普的贸易战议程息息相关。到 2024年11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上任后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25%关税,除非两国能遏制向美国“流入的毒品和移民”。

此举引发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警惕,他与现任财政部长勒布朗(Dominic LeBlanc)于 11月29日匆忙飞往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会面,恳请避免该关税对加拿大经济的严重冲击。特朗普则在与特鲁多见面时“建议”加拿大可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而特鲁多可“当州长”。这番话不仅让加拿大政坛震惊,也表明特朗普对加方的经济与安全防务议题存有强烈不满。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11月29日晚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共进晚餐。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上称此次会面“非常富有成效”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11月29日晚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共进晚餐。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上称此次会面“非常富有成效”

来源:Truth Social

到 2024年12月,特朗普进一步加强了对加拿大的抨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媒体见面》栏目专访中,特朗普称,若美国要继续“补贴”加拿大和墨西哥,那么这两国都可以成为美国的州。紧接着在 12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再次发布贴文,质疑美国“每年补贴加拿大超过1亿美元”的合理性,声称“许多加拿大人都希望成为美国第51州”,并暗示此举将“节省税收与军事支出”,能带来双赢。

22日,特朗普对一群保守派活动人士表示:“巴拿马所收取的费用是荒谬的,极不公平。”如果运费不降低,特朗普宣称,“将要求巴拿马运河完全、快速且毫无疑问地归还给我们。”数日之后,适逢圣诞节光景,特朗普又开始炒作巴拿马议题,指控所谓“中国军人”在运河的影响力。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则消息中写道:“祝大家圣诞快乐,包括那些‘可爱的非法但运营巴拿马运河的中国军人’。”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加拿大被并入美国后的地图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加拿大被并入美国后的地图

来源:Truth Social

1月6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辞职,特朗普重申说,加拿大应与美国合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称:“许多加拿大人喜欢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美国不能再忍受加拿大依赖于保持生存的巨额贸易逆差和补贴。” 特朗普宣称,如果加拿大与美国合并,将不会再有关税,税收将大幅下降,他们也会完全免受不断包围他们的“俄罗斯和中国船只的威胁”。

1月7日,特朗普之子小唐纳德·特朗普一行人被丹麦与格陵兰媒体拍到造访格陵兰首府努克,虽未正式接受采访。当天晚些时候,经过国会确认胜选的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召开记者会,再次向媒体确认对加拿大只会采用“经济手段”而非军事干预,但对格陵兰与巴拿马运河则拒绝做出不动用军事力量的保证。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感谢其子小特朗普在格陵兰所受的招待,并宣称要使格陵兰“再次伟大”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感谢其子小特朗普在格陵兰所受的招待,并宣称要使格陵兰“再次伟大”

来源:Truth Social

针对加拿大,特朗普表示:“如果取消(美加之间)人为划定的边界,看看它是什么样子,这对国家安全也会更好”。他说,正考虑通过经济手段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特朗普指出,美国对加拿大提供“补贴”,但不需要他们的产品,包括汽车和牛奶:“我们基本上是在保护加拿大”。他认为,美国每年花费数千亿美元来照顾加拿大,但贸易上却面临赤字。

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驳斥特朗普言论的贴图

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驳斥特朗普言论的贴图

来源:Instagram

至于丹麦,尽管格陵兰200多年来都是丹麦的一部分,特朗普仍宣称丹麦宣称拥有格陵兰主权是不合法的,他表示:“大家不是真的知道丹麦是否有任何合法权力,但就算有,他们也应该作罢,因为我们需要它(格陵兰)来维护国家安全。”

特朗普在会上直言把巴拿马运河给巴拿马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放弃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相信吉米·卡特因此输掉了选举。”他还宣称要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称“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特朗普还说,墨西哥在贸易和移民问题上“占了美国便宜”,墨西哥必须阻止“数百万人涌入我们的国家”。

2025月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召开记者会

2025月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召开记者会

来源:美联社

2 国际和国内的激烈反应

特朗普的言论迅速引起了相关四国和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应。在内外压力下宣布卸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多次公开表示,加拿大绝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种可能性压根就不存在”。加拿大外长乔美兰(Mélanie Joly)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击,表示特朗普对于加拿大的言论“缺乏对加拿大实力的基本认知”,并称加方“绝不会在威胁面前退让”。

加拿大财长勒布朗也指出,特朗普此举“弊大于利”,不利于两国关系,并呼吁美国方面谨慎对待。被视作下一任总理的有力竞争者的保守党党魁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也强调“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针对特朗普的格陵兰言论。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再次强调,格陵兰为“非卖品”,并质疑美国若对其盟友采取经济打压的必要性。格陵兰总理穆特·埃格德(Múte Egede)也断然拒绝,强调“格陵兰属于格陵兰人,不出售也永远不会出售”。

针对特朗普批评巴拿马对美国船只的收费不公,并继续暗示可能“收回”运河主导权,巴拿马总统穆利诺(José Raúl Mulino)强烈回应:“运河的每一平方米都是巴拿马的,永远不会交出。” 巴拿马外交部长阿查(Javier Martínez-Acha Vásquez)也表示,“巴拿马运河只掌握在巴拿马人手中,也将继续如此”,反驳了特朗普关于“中国军人控制运河”的不实之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中国“始终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

至于特朗普“美国湾”的改名动议,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隔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墨西哥湾是联合国承认的正式名称。她在会中展示一幅17世纪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将北美洲标注为“墨西哥美洲”。辛鲍姆说,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1814年的一份文件中,该文件甚至早于墨西哥宪法。她语带讽刺地说,“那为什么我们不把(美国)叫做’墨(属)美国’呢”。

在国内,国务卿布林肯批评特朗普这种言辞会“疏远盟友”,质疑购买或吞并格陵兰“根本不可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明确表示,民主党将团结一致,反对特朗普提出的扩张主义计划,称其为“新的美国帝国主义”。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则指责特朗普患有“可悲的拿破仑情结”,把扩张主义视作转移公众对其本国经济困境注意力的手段。

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则争锋相对,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愿景”代表了美国历来的“战士与探险家”精神,是一种“宏大梦想”。共和党众议员达斯蒂·约翰逊(Dusty Johnson)还于本周四提交了《巴拿马运河回购法案》。这项两页的法案授权总统和国务卿“启动并进行与巴拿马相关方的谈判”,以重新购买运河。乔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也宣布计划提交一项法案,提议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欧洲方面如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则表示,欧洲领导人对特朗普的扩张主义讲话感到担忧,强调“不能以武力改变边界”,并呼吁盟友携手面对这种论调。法国新外长巴罗特(Jean-Noel Barrot)也敦促特朗普不要威胁欧盟的“主权边界”。他在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说,“欧盟绝不会允许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它们是谁,威胁其主权边界。”他补充说,尽管他并不认为美国“会入侵”格陵兰岛,但“我们已进入一个强权重新抬头的时代”。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认为,美国不会“武力吞并”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并将特朗普的言论视为向中国发出的信息。

02

幕后:

特朗普团队的评估和行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现任及前任特朗普顾问表示,不应对特朗普的言论望文生义,并坚持认为它们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离经叛道。特朗普团队坚称,这些言论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有条理的战略思考的结果。一名过渡团队官员指出,这些言论背后的核心目标是应对俄罗斯和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扩张。

“特朗普非常清楚如何利用权力杠杆,他有能力利用这些工具来实现美国的利益。”团队发言人安娜·凯利(Anna Kelly)表示,通过这种强硬的姿态,美国的国际地位将得到尊重。曾担任特朗普政府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幕僚长的亚历山大·格雷也表示。“特朗普试图做的是重新激发对西半球外部边界的关注,并在这些边界上抵御大国竞争者的威胁。”

特朗普宣称吞并加拿大的言论被一些顾问解读为一种“虚张声势”,其目的是在即将展开的美加贸易谈判中获取更多筹码。加拿大近期宣布增加边境安全支出,并引入人工智能和警犬队伍打击毒品走私,这被特朗普团队视为其策略的初步成功。特朗普本人更是把特鲁多的辞职视作“害怕了美国高关税”的施压结果。然而,加拿大内部的政治现实(如魁北克分离主义)和其整体偏左的意识形态,使得将加拿大纳为美国第51个州的可能性极低。同时,美国国会也未表现出吸收加拿大为州的意愿。

特朗普扬言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则被视为为美国船只争取更低通行费的谈判策略。他的团队指出,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更是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间调动的关键通道。特朗普多次批评当前运河管理中的“中国影响力”,认为这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退役海军少将马克·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称,中国在巴拿马相关港口的运营确实引发了美国的安全担忧。他建议通过外交手段施压,确保“敏感国家”不干预运河的运营。

而特朗普对获取格陵兰岛的执着则与稀土矿产资源的控制有关,同时也是为了阻止这些资源落入中国手中。“我们有这样一种理念,即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卫整个西半球,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进入我们的后院,”格雷表示。“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格陵兰和巴拿马的问题。” 美国近年来在境内兴建稀土加工设施,但自身原料储量有限,需要寻找海外矿源。格陵兰正是潜在开采地之一。

美国已在北极地区进行多轮冰上破冰船等军事部署,但数量、规模尚无法与俄罗斯等国相媲美。前国会众议员、候任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Mike Waltz)等共和党人长期呼吁增加北极军备,尤其是破冰船,以在资源争夺战中争取主动。《纽约邮报》报道援引专家意见称,美国若能控制格陵兰,将在稀土供应链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一些顾问承认,格陵兰被出售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经济投资和扩大军事存在来增强美国在岛上的影响力是可能的。美国曾在1867年考虑过收购格陵兰,但没有实现;二战后曾想以1亿美元黄金向丹麦购买该岛,依然遭拒。双方虽然未达成买卖,但在此期间签订了防务协议,美国得以在格陵兰北部修建图勒空军基地(Thule Air Base,后改名称皮图菲克太空基地)。

位于格陵兰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

位于格陵兰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

来源:Peterson and Schriever Space Force Bases 官网

这座基地距离北极仅约1500公里,拥有200名美军人员以及450名来自盟友的军队与承包商。它不仅提供导弹预警,还负责太空监控和卫星指挥。气候变化使得北极的地缘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冰盖融化,新贸易航道正在北美附近逐渐形成,格陵兰成为美国与其他北极大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北极博弈的核心。

丹麦国际研究所(DIIS)高级研究员米克尔·鲁恩格·奥勒森(Mikkel Runge Olesen)指出:“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的兴趣。美国开始将北极视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地区,保持其他大国远离格陵兰对美国至关重要。”

特朗普在2019年首次提出购买格陵兰的设想时,更多强调从丹麦手中获取经济利益。但在新一轮表态中,他将重点转向了安全问题。他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需要格陵兰来确保国家安全,并阻止俄罗斯和中国船只的进入。”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也指出,格陵兰的地理位置毗邻美国,使其成为“显而易见的战略利益”。他补充道:“中国希望成为北极强国的努力显而易见,美国必须保持对格陵兰的控制。”

一些顾问承认,丹麦出售格陵兰的可能性极低,但通过经济投资和扩大军事存在增强对该岛的影响力则是可行的。特朗普团队提出,可以探索类似太平洋岛屿国家与美国间“自由联合协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的模式。此类协议将允许在不损害丹麦主权的前提下,谈判扩大美国在格陵兰的经济和军事联系,但仍需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

特朗普团队将这些表态体现视作其“实力求和”思想的实践。然而,部分顾问对特朗普的强硬言论可能引发外交危机表示担忧。一些保守派外交政策顾问认为,虽然这些表态主要是“姿态性动作”,但仍存在跨越言辞界限、引发实际军事行动的风险。例如,特朗普曾提议对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打击非法毒品贸易,并在私人场合讨论过使用导弹打击墨西哥贩毒集团的可能性。这种极端提议引发了一些顾问对其政策走向的担忧。

03

疯狂人理论:

如何理解特朗普激烈言行

特朗普的扩张主义言论反映了其对传统外交的“破坏式”态度,类似于尼克松政府的“疯狂人理论”(Madman Theory),通过不可预测性制造谈判优势。

这一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马基雅维利在《李维论》中提出的“伪装疯狂”策略,而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则由冷战时期的学者如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和托马斯·谢林进一步发展。理论强调,理性行为者通过适度模拟“非理性”,可以在胁迫谈判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尼克松曾用“疯狂理论”威胁北越,试图通过让对方相信自己会采取极端手段(如使用核武器),以结束越战。这一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对“非理性”的刻意模拟,使威胁显得更可信,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目标方既相信威胁的可能性,又相信威胁会在协议达成后终止。

尼克松曾经使用“疯狂人理论”对北越进行威慑

尼克松曾经使用“疯狂人理论”对北越进行威慑

来源:美联社

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中对“疯狂理论”的运用极具代表性。他曾对朝鲜表示,若继续威胁美国,朝鲜将迎来“火与怒”、称金正恩为“火箭人”,以及公开威胁“彻底摧毁朝鲜”的言辞,均体现了他通过夸张表现增强威胁可信度的尝试。

同样,在与韩国的贸易谈判中,特朗普要求谈判代表明确告知对方“这位总统可能随时退出协议”,从而塑造自己为不可预测的谈判者。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限成果,例如成功修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暂时缓解朝鲜的导弹试验。然而,实际收益相对有限,多数改变在结构性上并不深远,更多依赖于象征性成果而非实质性让步。

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将金正恩称为“火箭人”,并警告朝鲜外相不要发表与金正恩一致的言论

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将金正恩称为“火箭人”,并警告朝鲜外相不要发表与金正恩一致的言论

来源:Twitter

尽管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与尼克松等前任总统有所相似,但塔夫茨大学外交学院教授德雷兹纳(Daniel W. Drezner)指出其策略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尼克松的“疯狂理论”在越战中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苏联领导人对其“夸张表现”早有预判。类似地,特朗普的第一任期虽然在短期内引发盟友如韩国和北约成员国的调整,但对手强权则利用其策略缺乏连贯性进行反制。这一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成功的“疯狂理论”要求威胁实施的可信度与兑现承诺的稳定性并存。然而,特朗普的言辞和行为模式导致他在国际社会中被视为缺乏一致性和长期承诺的领导者,使得其威胁缺乏后续可信度。

学术研究对此理论的适用性持谨慎态度。最新文献表明,“疯狂人理论”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有效,尤其是在领导者仅在单一议题上表现出“轻微疯狂”,而非全面展现不可预测性时。然而,特朗普的“疯狂形象”早已为国际社会所熟悉,使得他的策略难以在第二任期内复制成功。更加值得警惕的是,当这一策略的可信度逐渐丧失时,特朗普可能采取更极端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其威胁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下,冲突失控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特朗普的“疯狂人理论”并非全然无效,其在某些场景中确实可能发挥作用。然而,其成功依赖于威胁的精准性和对国际规则的深刻理解,而非简单的言辞刺激或行动冒险。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的表现更多是“随机博弈”而非“理性计算”,这使得其策略在短期内获得象征性胜利的同时,也削弱了美国的长期可信度和全球领导地位。德雷兹纳警告,第二任期中的特朗普可能因其对自身能力的过度信任而采取更具冒险性的策略,这种倾向不仅将挑战“疯狂人理论”的极限,更可能将全球秩序推向更大的不确定性。

04

噱头还是震荡:

特朗普扩张言论的终局

综上,特朗普近期的扩张言论无疑体现了一种高调的“声‘西’击‘东’”战略布局表态,即表面上聚焦于西半球的领土和安全事务,实际则传递了对中国和俄罗斯影响力的深刻警惕。这些言辞从加拿大、格陵兰到巴拿马运河,无论是经济施压、军事威胁,还是象征性地名更改,都将目光锁定在美国西半球的战略空间,同时试图通过放大潜在的威胁信号来强化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特朗普言辞的真正意图似乎并非单纯扩张领土,而是更深层次地服务于美国在大国竞争格局中的战术目标。通过强调北极资源的掌控权、对巴拿马运河战略通道的再平衡,以及对中国在西半球港口和稀土供应链影响力的防范,特朗普试图塑造一种国际社会难以忽视的“主权防卫逻辑”。这种逻辑一方面重申了“美国优先”的外交核心,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话语上的高度激进,测试相关国家与盟友的反应底线。

尽管这种策略的短期影响可能增强特朗普国内选民的支持,并对目标国家构成谈判压力,但其潜在的外交后果和全球秩序冲击却不容忽视。一方面,这种声势浩大的表态可能引发盟友对美国承诺的进一步质疑,导致西方阵营的裂痕加深;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言辞威慑而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可能让对手国家识破其意图,从而通过外交反制或实际行动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地缘优势。

2018年G7峰会上,特朗普曾与主要盟友领导人产生争执

2018年G7峰会上,特朗普曾与主要盟友领导人产生争执

来源:EPA

特朗普的一连串激进表态或许提供了一个重塑美国外交姿态的窗口,但这种策略能否超越单纯的“疯狂人理论”框架,走向更成熟的国际关系策略,仍取决于其是否能在不破坏国际规范与盟友关系的前提下,找到大国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实际解决方案。否则,这些扩张言论最终可能沦为特朗普政治风格中的又一出高调噱头,既难以撼动既有的国际体系,也可能让美国难以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