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一个月后,叙利亚怎么样了?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剧变一个月后,叙利亚怎么样了?

1月8日,叙利亚“变天”整一个月;1月10日,叙利亚过渡政府上台整一个月。

推翻阿萨德政权、组建过渡政府、正式接管权力、推动国家重建、密集开展外交接触……“满月”之际,叙利亚是否“破而后立”?

内政外交并进

一个月前,叙利亚局势风云突变。

反对派武装闪电出击,在短短一周多时间里连下数城,直捣首都,统治叙利亚20多年的阿萨德政权就此终结。

所谓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更难的是,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如何从头收拾旧山河?

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个月来,新政权马不停蹄,内政外交,两路并进。

内政方面,搭班子、建军队、促和解、推改革,可谓多措并举。

包括任命看守总理、组建过渡政府,保留前政府官僚体系,还任命了首位央行女行长;

就解散所有武装派别达成协议以建立新国防军,同时打击前政权“残余势力”;

在各地设立“和解中心”,安抚不同民族和教派,并筹划召开全国对话会议;

推出全面的经济和安全改革计划,涵盖提高工资、推动重建、安置流离失所者等措施。

外交方面,走出去、迎进来,与国际社会积极互动。

迄今为止,叙过渡政府外长希巴尼已访问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

地区层面,土耳其、约旦、卡塔尔、沙特、巴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派团访叙;

全球层面,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欧盟和联合国代表与新政权密集接触。

近日,法德两国外长专程造访大马士革,成为叙剧变后到访的欧洲最高级别官员。

“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领导人沙拉近日还对庇护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俄罗斯示好,表示叙俄之间有战略利益,不希望俄罗斯以不符合叙利亚利益的方式离开。

按照希巴尼的说法,叙过渡政府将发展新的外交关系,重视与国际和地区盟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7日,恢复运营的大马士革国际机场迎来剧变后的首个国际航班,被认为又打开一扇叙利亚与外界重建联系的窗口。

成效困难兼有

“对叙利亚新政权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稳住安全形势、顺利实现政治过渡、寻求国际承认,这一个月来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说。

安全上,力求稳定国内局势,志在建立统一的国家。

“目前来看,叙安全形势大体平稳,但局部仍有动荡。”

比如,库尔德武装与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仍在冲突,这表明叙利亚要实现统一和领土完整绝非易事。

政治上,努力推动国内政治和解,包括计划召开全国对话会议,但仍存在较大困难。一个迹象是,全国对话会议原定本月初举行,后被推迟,背后或有难处。

外界认为,过渡政府以“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在伊德利卜省统治时的“叙利亚救国政府”为班底组建,其包容性引发关切。

与此同时,新政权挑动宗教议题,呈现保守化倾向,与其承诺的包容、温和尚有距离。比如,修改历史、宗教等教科书引发争议。

外交上,行动比较积极,取得一定成效。

丁隆指出,叙新政权与地区及西方国家改善关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争取获得周边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的政治承认;二是希望西方尽快解除制裁,并获得外部援助,以重建经济、改善民生。

一系列外交动作不无收效。土耳其、卡塔尔重开关闭十余年的大使馆,沙特已向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6日起对叙部分制裁“临时豁免”半年;法国外长8日透露,欧盟或将迅速解除部分制裁。

希望忧虑交织

官员互访、学校复课、机场重开、烟火迎新……经过一个月的“内外兼治”,剧变后的叙利亚似乎重上轨道,呈现新气象。

不过,在丁隆看来,叙利亚局势如何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首先是安全挑战。

“未来会否爆发派别和地区冲突、形成新的割据状态以及外部势力会否介入,均存在风险。”

最棘手的几个难题包括:如何解决库尔德武装问题;能否顺利收编各路武装派别,将其纳入国家军队;如何对待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支持抑或反对将是重大战略抉择。

丁隆补充说,有两个趋势令人担忧:其一,由于一些“圣战者”、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已进入新政权,叙利亚未来会否成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避难所和大本营?

其二,一些地区国家、西方大国抓住叙利亚剧变之机“乘虚而入”,意在将叙利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叙利亚未来或将成为代理人战争、地缘政治争夺的新焦点。

其次是政治挑战。

丁隆指出,叙利亚是一个曾被西方殖民的多民族、多教派国家,本身蕴含分裂基因,再加上内战持续十余年,如何实现和解、平稳过渡无疑是严峻挑战。

和解进程中,政治权力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国家发展方向和制度路线分歧如何弥合,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方向上是建立世俗的国家还是宗教的国家;制度上是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还是允许地区高度自治的联邦制,叙内部存在分歧,矛盾很难调和。”

第三是经济挑战。

由于西方制裁、战火连绵,叙利亚经济崩溃,民生艰难,人道主义危机随时会爆发和恶化。

眼下,叙利亚基础设施毁坏殆尽,全国大范围停电,叙利亚镑严重贬值,通胀率高达三位数。

国际移民组织称,叙利亚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多达1310万叙利亚人忍饥挨饿,无安全保障。

一名匿名的叙官员此前透露,叙利亚央行的外汇储备已从2010年底的170亿美元缩水至仅剩2亿美元。

“新政权财政资源有限,目前采取的主要是应急举措。”丁隆说,未来发展经济民生取决于两个前提:美西方会否松绑或取消制裁;国际援助规模。

剧变一个月之际,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不无沉重地期待: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需要“走好下一阶段”。

面对未来,叙利亚人希望与忧虑交织。他们说,国家迎来新政府,但仍被列入恐怖组织和国际制裁名单。“民族和解不确定,新领导层的执政能力也不确定,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