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撰稿 王凯
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肖文化也广泛介入了中华文化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人情风俗、宗教信仰和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生肖文化的华夏渊源
十二属相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代表,古人在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中发现,丈量时光长短,天干需要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应,并且用动物的活跃时间相匹配,于是诞生了生肖属年。中国古代术家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即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人生在哪一年,生肖就是哪一种动物。
生肖文化的源头究竟在哪呢?
有学者考证,生肖之说最早见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保留着关于生肖的零散资料;1970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对十二生肖比较完整的记录;东汉思想家王充名著《论衡》则完整记录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并且与今天完全相同,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人将《论衡》视为中国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
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梁章钜著有一部文人笔记《浪迹续谈》,其中有“十二属”一节,梁章钜在文中重复了十二属相始于东汉时期的《论衡》一说。从梁章钜的考证中,我们发现十二生肖大约形成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民间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问题,还有学者认为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但此说不足取。
诗词绘画里的十二生肖
人常以十二生肖入诗,这是一种文人游戏性质的诗歌,全诗一般为十二句,每句吟咏一个生肖动物。
前文提过,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生肖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人沈炯《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怀。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这首诗每句第一字都是生肖,十二句依次列入了十二生肖名。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也写过一首生肖诗,这首诗诙谐风趣,按照生肖顺序下笔,有涉笔成趣之妙,与人们印象中古板的理学名儒形象大相径庭:“夜闻空簟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中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民国初年,画家王梦白为门生李漪绘十二生肖图,知名学者黄浚也在场,画成后李即以图乞诗于黄,黄乃作《十二生肖题句》诗一首:“世情偃鼠已满腹,诗稿牛腰却成束。平生不帝虎狼秦,晚守兔园真碌碌。龙汉心知劫未终,贾生痛哭原蛇足。梨园烟散舞马尽,独剩羊车人似玉。子如猕猴传神通,画课鸡窗伴幽独。板桥狗肉何可羡,当羡东坡花猪肉。”这首诗除每句嵌一生肖名外,并且每句都用典故,可谓独出机杼,用心良苦。
日常生活中的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已深深植根于民间,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给孩子起名,坊间常见的大龙、小牛、虎子甚至狗剩,大都与属相有关。作家老舍出生在戊戌年腊月二十三,正好是狗年末尾,刻薄的姑母给他起了个很不体面的外号“小狗尾巴”。老舍儿子舒乙在《老舍》中这样写道:“属狗和属猪、属鸡、属兔一样,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可是‘狗尾巴’而且是‘小狗尾巴’,实在令人接受不了。所以老舍小时候总是说他是糖瓜祭灶的那一天生的,在灶王爷升天的时候光荣落地不比‘小狗尾巴’光彩得多,神气得多?”
不只是人名,国内很多地名也与生肖有关。贵州一带有许多叫马场、狗场、龙场、猴场的地方,原来这里将赶集称为赶场,每十二日为一轮,丑日称为牛场,午日为马场,辰日为龙场。最初是表示哪一天逢集,时间久了便逐渐演变为地名,这种情况在西南地区经常见到。
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譬如牛、羊、鸡、猪之类皆可入菜,在古代哪些人吃这些东西都有严格规定。
不要以为这都是前人虚构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类似的原型不少。明武宗朱厚照生于猪年,他在位期间禁止养猪,因为猪既是他的属相又是姓氏(猪的谐音)。大学士杨廷和是个直谏之臣,上书要求取消这条荒谬的禁令,但朱厚照置之不理。后来节日用牛羊豕三牲祭祀时,找不到猪肉,礼部官员多方进言,朱厚照这才不得不废除了这条禁令。
这位属猪皇帝闹出的笑话,是愚昧迷信和专制皇权衍生的怪胎,类似的事情,慈禧太后也干过。据说有一次慈禧祝寿,宫里上演京剧《玉堂春》助兴,其中有句唱词“羊入虎口有去无还”,台上的角儿刚刚唱出,台下的老太后就勃然大怒,马上喝令停演。原来慈禧太后生在乙未年,恰好属羊,岂能容忍“羊入虎口”?
说不尽的十二属相。
责任编辑:李倩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齐松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致电:0898-668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