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记者会,就他的一系列政策发表讲话。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他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还称将在不久后把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
对巴拿马运河的邪念
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黄金水道”,自1914年通航以来,是国际海运的咽喉要道。每年数以万计的船只穿梭其间,为世界经济的联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巴拿马运河对于巴拿马这个国家而言,更是主权象征与经济命脉,靠着运河运营、管理等相关产业,巴拿马在拉美站稳脚跟,国民经济仰赖于此。
回顾历史,美国与巴拿马运河的纠葛堪称一部“霸权编年史”。早在上世纪初,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与经济利益,就盯上了这块“香饽饽”。那时,美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在巴拿马地区煽动独立,从哥伦比亚手中“助力”巴拿马独立建国。作为交换,美国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与永久控制权。
此后数十年,巴拿马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却看着运河的收益大多流入美国口袋,受尽屈辱。直到1999年12月31日,在巴拿马人民不懈抗争与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才极不情愿地将运河主权归还给巴拿马。
如今,特朗普却旧事重提,扬言军事夺取,这无疑是对巴拿马国家主权的公然践踏。巴拿马外交部长马丁内斯-阿查当天晚些时候就强硬回应,巴拿马运河主权“不容谈判”,“该运河的控制权只属于巴拿马人,将来会依然如此”,并强调巴拿马政府没有任何成员与特朗普或其代表有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触。巴拿马总统穆利诺此前也已重申巴拿马运河主权,表示巴拿马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容侵犯。
觊觎的“北极肥肉”
格陵兰岛,这片广袤无垠、冰雪覆盖的神秘土地,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看似是一片苦寒之地,实则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石油、天然气等关键资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稀土作为电子、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掌控了稀土就等于握住了高端制造业的命脉。美国本土稀土产量有限,长期依赖进口,格陵兰岛的稀土储备无疑是一块“近在咫尺”的肥肉。
同时,在地理战略上,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内,是未来北极航道开发、争夺的关键节点。美国若是将格陵兰岛纳入囊中,不仅能在北极事务中抢占先机,还能对俄罗斯等竞争对手形成战略威慑,拓展其在北冰洋的势力范围,可谓是一举多得。
事实上,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觊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特朗普1.0时期,他就曾公开提议要购买格陵兰岛,被丹麦政府一口回绝,如今仍不死心,竟升级到不排除用军事手段。
面对特朗普多次咄咄逼人地“买岛”宣言,英国卫报报道,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已下令修改沿用50多年的本国国徽,将原本仅占十字旗八分之一的,象征着格陵兰岛的北极熊图案放大了整整一倍,单独占据十字旗的一块四等份区域。
显然,此举是丹麦方面在高调向美国宣示主权,强硬回应特朗普:格陵兰岛是我丹麦领土的一部分,这一点没有任何讨论空间,你美国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
把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这操作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墨西哥湾,周边诸多国家共享其生态、渔业、航运资源,墨西哥、古巴等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紧密相连。特朗普一声令下就要改名,是也要把这一湾海水据为己有?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长期以来的“自我中心”思维在作祟。美国在国际海洋法公约问题上反复无常,签了又退,退了又想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读,为的就是多占海洋权益。这次特朗普的改名发言,不过是这种霸权思维的又一次爆发。
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对此回应说,“如果我们在30年后再见面,墨西哥湾依然会被叫做墨西哥湾,”并补充道墨西哥政府不会卷入这一争论。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发言,再次将美式霸权的本质暴露无遗,显然是对国际关系底线的疯狂试探。美国自二战后坐上世界头号强国交椅,在全球各处插手搅局、拱火捣乱,从特朗普一系列言行来看,他似乎要将“美国优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还是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再到如今对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公然威胁,美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但如今的美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呼百应的超级大国了。近年来,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妄图通过对外扩张、掠夺资源、重塑霸权来转移国内视线,为自己的政治根基“打补丁”。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特朗普的这些荒诞主张,看似是他个人的“政治秀”,实则是美式霸权走向末路前的疯狂挣扎,只会让美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无援,进一步加速自己的衰落。